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新闻 -> 正文

扎根基层、以赛促建,文体融合促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如皋样本

2025-04-25 08:02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4月23日至25日,2025年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教练员健身骨干指导活动在“世界长寿之乡”江苏如皋市举行,吸引了全国33个地区的258名教练员及骨干参与。这是如皋继“2023年全国老年人健步走主会场暨2023年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闭幕式”、“2024年全国老年人持杖健走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后,连续第三年承办全国性老年体育赛事活动,历次活动承办均获得主办方与参与者的高度美誉。近年来,如皋市以老年文化体育协会为核心枢纽,通过扎根基层、以赛促建、文体融合等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老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其经验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如皋样本”。

  一、文体双轨、双轮驱动,推动老年体育事业创新篇

  如皋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如皋老年人文体协会”)是当地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自2016年更名改组以来,协会以“文化+体育”双轮驱动为战略,打破传统单一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创新、品牌塑造与项目融合,推动老年文体事业焕发新活力。

  组织创新,激活资源整合效能。

  如皋老年人文体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老年人体育协会。2016年,协会通过更名为“文化体育协会”,将文艺与体育资源深度整合,成功争取到更多财政支持,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党委—支部—团队”三级联动机制,下设35支文艺团队和44支体育团队,覆盖太极拳、气排球、健身腰鼓等特色项目。这一改革不仅拓宽了服务范畴,更强化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文化惠民,筑牢群众基础。

  协会以“文艺创新大赛”和“送戏下乡”为抓手,年均举办200余场基层巡演,惠及超10万人次。2024年,如皋首届“老年春晚”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全渠道播出,收视量突破10万,成为当地文化品牌标杆。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吸引更多老年人关注并参与体育活动,形成“文化引流、体育扎根”的良性循环。

  项目融合,破解传统桎梏。

  如皋注重开发兼具趣味性与锻炼价值的文体融合项目。健身腰鼓、持杖健走、手杖操等特色活动,既保留传统文化韵味,又融入现代健身理念。例如,健身腰鼓队连续两年代表江苏参加全国赛事并斩获佳绩,持杖健走队更是在全国老健会上被誉为“黑马”,成为如皋对外展示的“文体名片”。

  二、向下扎根、向上突破,实现老年体育项目普及与提高双丰收

  如皋老年人文体协会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方针,通过深耕基层与承办高端赛事双向发力,实现群众参与度与活动质量的双提升。

  向下扎根,普惠基层民生。

  协会以13个镇(区、街道)的42个社区(村)为阵地,年均举办30余场赛事活动,覆盖超5万人次。通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年均培养600余名基层骨干,将科学健身方法送入千家万户。2024年,85%的参与者反馈“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老年体育活动已成为如皋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纽带,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和谐。

  向上突破,打造赛事高地。

  如皋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以赛为媒提升品牌影响力。近三年,协会相继举办“全国老年人健步走主会场”“全国持杖健走科学健身指导活动”等重磅赛事,获中国老体协“组织最严密、效果最明显”的高度评价。同时,如皋代表队在大赛舞台屡创佳绩:持杖健走队远征俄罗斯“千人万步国际健走大会”;健身秧歌队以《鼓舞新时代》斩获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健身秧歌(鼓)比赛”全国亚军;多次组队参加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历年荣获奖牌472枚,全国第一。

  品牌红利,赋能银发经济。

  近年来,老年赛事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新增长点。通过“长寿之乡”品牌与赛事IP联动,如皋年均吸引超万名外地参赛者及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增收,“夕阳体育”正转化为“朝阳经济”。

  如皋样本的成功,源于其“文体融合、基层为本、赛事引领”的系统性实践。未来,如皋计划深化“长三角老年体育协作交流”,推动更多项目“走出去”与“引进来”,并探索“老年体育+智慧健康”新模式。正如协会会长邵晓泉所言:“普及比提高更重要,让更多老年人乐在其中,才是老年体育事业的初心。”如皋的经验证明,当文化滋养与体育活力交汇,银龄群体不仅能绽放风采,更能为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吴童 图/李谦

(责任编辑:潘拓)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