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夑林同志学习心得
2024-11-06 13:4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举行第四季度理论中心组学习,传达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向“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张夑林同志学习的通知。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吕婷同志进行了发言,谈了学习心得。以下为发言全文。
向“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夑林同志学习心得
2024年国庆节前夕,我有幸陪同局领导受总局领导委托看望刚刚荣获“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张夑林老同志,向他表示祝贺。张指导很平和,也很谦虚,他对党和国家授予的崇高荣誉表示衷心感谢,对总局领导的关心关怀也表示衷心感谢。通过和张指导的交谈,我感受到张指导虽然退休多年,但他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乒乓球项目的发展依然关心关注,而且作为一名老体育人,对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老年人科学运动,积极健身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近期,我读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这本书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入选国家队并为国家获得荣誉的上海籍运动员的访谈,反映了他们的成长的道路和拼搏的经历。在对张指导的访谈中,张指导谈到了他带领队伍总结提炼的“二十八个心”:
在道德与修养方面有七条:(1) 对党和国家要忠心;(2) 对父母长辈要有孝心;(3) 对社会公共事业要有爱心;(4) 做人要宽心;(5) 待人要诚心;(6) 对自己的事业要有责任心;(7) 对不义之财不能贪心。
在球队管理和纪律方面有五条:(1)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缺点要感到痛心;(2) 对队员经常犯的同样毛病要做到苦口婆心;(3) 同志间发生矛盾要谈心;(4) 同志间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要交心;(5) 处理问题及确定出国名单和大赛名单要出于公心。
在训练与比赛方面有十六条:(1) 平时训练要专心;(2) 备战训练要细心;(3) 对新鲜事物和创造新的战术要有好奇心;(4) 制定计划和战术要用心;(5) 赛前要静心;(6) 比赛开始要有自信心;(7) 遇强者要有挑战心;(8) 遇弱者要谨慎小心;(9) 领先时不要存在侥幸心;(10) 落后时不要灰心;(11) 相持时要有恒心;(12) 关键时刻要有决心;(13) 遇到困难要有耐心;(14) 打胜了要虚心;(15) 打败了要有平常心;(16) 完成任务大家要齐心。
合起来就是“二十八个心”。张指导基本就是按这“二十八个心”的要求和标准去执教的。他谈到,有段时间焦志敏的球打得不是很顺,就把气出在乒乓球上,用脚踩球。他把焦志敏叫过来问她,你知道生产一个乒乓球要多少工序吗?要四十几道啊!你这样踩乒乓球,我就把生产厂里的工人叫来,看着你踩,看你这脸往哪放?张指导这么说的目的,就是要让她知道,这球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还有一次,很多观众围着邓亚萍签名,她的签名随手一挥字迹潦草。张指导批评她说,这三个字中哪一个字是你啊?她接受了,改正了。这些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张指导对运动员的指导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而且是在培养人、塑造人。他讲到,国家队的教练员首先是个“采购员”,要有独到的眼光进行选材;然后是“指导员”,能够既发现问题,又能发扬长处,犹如一个工艺大师,什么石材雕什么作品,运动员就是教练员精耕细作的作品;最后就是“推销员”,能把你的爱徒推举到世界大赛中去为国家争光,取得好成绩,甚至拿冠军,那就成功了。
张指导的这套理论至今在体育工作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乒乓球项目作为“国球”一直深受国民喜爱,其原因不单单在于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战绩,还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乒乓精神”。而乒乓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张指导这样注重运动员教练员日常塑造,立德树人的老体育工作者。
张指导今年84岁高龄,作为一名老体育人,他也关注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新闻报道在今年的重阳节,他来到上海,出席群众体育活动——敬老乒乓球比赛颁奖活动。一同参加这项活动的还有我们熟悉的老领导、老同志徐寅生和郑敏之等。老国手们汇聚一堂,目的是通过乒乓球这项群众欢迎的项目,促进老年人锻炼身体,提高反应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属于老体育人自己的“银龄行动”。
现在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离退休干部局作为十二个司局之一,也在积极地为体育强国建设建言献策,尤其在发挥老体育人作用,增进老年人科学健身、健康生活方面,主动谋划,积极行动,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指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有一个心愿“希望全民能重视体育、健康生活,医院里的人少点,体育馆和公园里的人多点”,这也是体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文/国家体育总局离退休干部局 吕婷)
(责任编辑:潘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