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新闻 -> 正文

上演非遗传承和“适老化”健身大戏

2024-05-14 08:2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5月12日上午,在2024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素有“珠城”美誉的安徽省蚌埠市,由安徽省老体协指导,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主办,市老体协承办的非遗项目展示推广活动,分别在利事环球酒店广场和龙湖公园举行。 关东拳(又称“回门拳”)、健身龙凤、健身鞭龙、空竹龙、石锁、民间舞狮、花轿旱船、钱杆子、太极拳等传统非遗项目在此精彩绽放。

  中国老体协副主席、安徽省老体协主席冯潮,安徽省老体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兆明,省老体协副秘书长李泽辉,以及参加安徽省市、县(区)老体协主席秘书长培训班(蚌埠)的全体人员,市老体协和各部分分会的主要负责人共100余人在活动现场观看。





  冯潮代表安徽省老体协为关东拳传承人、蚌埠雪涛武学社现已96岁的老拳师马同保赠送了书有“关东名拳不老松,健康活力夕阳红”的锦旗,感谢老人为弘扬中华传统非遗项目,培养一批又一批关东拳法的传承人,促进中老年人强身健体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据市老体协党总支书记、执行主席窦新会介绍,蚌埠市的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各拳种争相斗艳,百花齐放。关东拳是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和稀有拳种。此拳以地名命名,该拳在宋朝初年较为盛行,一度被收录为“皇家拳”,不外传。

  1915年春,袁家伍先生从山东将关东拳带到蚌埠,当时该拳在蚌埠就有很大发展,回民习练者较多,俗称“回门拳”。

  关东拳的最大特征是:1. 整体套路的完整性;2. 刚劲有力的强悍性;3. 大开大合的展示性;4. 飘逸潇洒的观赏性。该拳承接着古老拳法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现代武术的特征。

  雪涛武学社成立至今,多次参加国际、省、市级各类武术比赛和表演并取得优异成绩,与蚌埠市广播电视台常年合作并多次参加大型春晚节目,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之一。武学社年龄最大的是96岁的马同保老先生,被蚌埠市武协授予“武林老寿星”称号。

  另外,蚌埠市和附近县、区的中老年人们在广场、社区、公园等处,主动、自发习练健身龙凤、健身鞭龙、空竹龙、石锁、民间舞狮、刀枪、剑棍、钱杆子、太极拳、中华健身龙等传统非遗体育项目,用于强身健体的人群越来越广泛,风气越来越浓。与此同时,来自这些中老年人群要求成立一个非遗项目推广组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些中老年人群强身健体的新需求,将地方非遗健身项目与中国老体协倡导的适老化健身项目相结合,今年三月初,在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由蚌埠市老体协、凤阳县健身鞭协会等牵头,在省城合肥召开了合肥、亳州、淮南、淮北、宿州、明光六市,凤阳、太和、灵璧三县,小岗鞭陀龙凤博物馆,健身鞭龙协会等组织的协商会议,一致要求由蚌埠市老体协牵头成立安徽省老体协鞭陀龙凤非遗项目推广委员会。





  当日的活动是安徽省老体协非遗项目推广委员会(蚌埠)筹备会的首场汇报展示。精彩纷呈的各类非遗项目轮番登台亮相,呈现出一派全民健身的喜人场景,展示出这里的中老年群体的积极向上,享受老年体育健身带来的快乐,自觉践行健康老龄化的崭新风貌。





  中国老体协副主席、安徽省老体协主席冯潮在活动展示现场接受蚌埠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今天由蚌埠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和市老体协举办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场面宏大,项目众多,组织周密,展示精彩,参与面广,充分展示出蚌埠市全民健身和中老年体育健身运动开展的风生水起,老年体育事业发展成绩突出,特别是在将非遗健身项目与中国老体协倡导的适老化健身项目相结合上为全省老体协组织作出了榜样,带了一个好头。有年近百岁的关东拳代表性传承人马同保和冯派蚌埠花鼓灯第六代传承人冯开唐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的无私传承和示范带动,我们有理由相信,蚌埠市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一定会越来越活跃,全民健身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省老体协和来自滁州、六安、淮南、蚌埠四市老体协主席和秘书长们,对蚌埠市老体协创新工作,利用和整合当地体育健身非遗项目资源优势,加强地域之间老体协组织之间的合作,推出中老年人强身健体新项目的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省老体协拟同意成立安徽省老体协蚌埠市非遗健身项目推广委员会。

  (蚌埠市老体协窦新会 尤耀武,《老年体育》报吴晓泉报道)

(责任编辑:潘拓)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