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加持老年体育新闻写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2023-10-13 10:4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在中国老体协领导的精心指导、亲自部署下,经过新闻委员会核心团队及在座各位媒体同志的支持努力下,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以下简称“第四届老健会”)新闻宣传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收获各方好评。郑炜今天推出《行走的恩典》一书,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认真整理第四届老健会活动优秀的新闻稿件,汇编结集而成,是对这段工作的纪念,也是对第四届老健会新闻宣传的小结。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是郑炜首次将文学笔法融入老年体育新闻写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中对项目有思考、对读者有内容、对社会有深度。它深化了老年体育的新闻宣传写作方式,将可读性和新闻性融合起来,拓展了新闻宣传的空间。
书中主打作品《行走的恩典》一文,是郑炜第四届老健会宣传工作中最为得意的作品,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在他看来,那是文学创作取得突破的喜悦,也是新闻宣传探索出新路的满足。这篇作品写于河南林州第四届老健会持杖健走活动期间,郑炜跟我说,此前他从没现场报道过持杖健走这一项目,对于项目来龙去脉、前世今生都一无所知,无从着笔,一度也很是着急。但在我看来,这是劣势,同时也是优势,这为他思维的天马行空,创作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行走的恩典》是本值得观看、鉴赏、学习的书,尤其是对第四届老健会有着亲身经历的新闻工作者。可以说它是第四届老健会新闻宣传团队工作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成功的新闻文学实验文本。关于这本书,我有几点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它是如何问世的。还记得那是一个午后,在中国网刘燚老师的房间里,我们团队几人研究新闻宣传选题,先谈项目发展、写作思路,后又谈古论今、是非功过,逐渐发展成为胡侃大山。当聊到神话传说、由猴变人,人类演变,也许是这个话题触动了郑炜的神经,于是他变得精神起来,第二天郑炜顶着黑眼圈问世了《行走的恩典》。可以不夸张的说,这篇文章的写就是个偶然,但于我看来,一篇好的文章大多都不是刻意的,也许更多的是妙手偶得,郑炜这篇就是如此。
第二,它是怎样写就的。刚才说好的文章很多的都是触类旁通,妙手偶得。我不否认偶然的作用,但搁在郑炜身上,我觉得也属必然,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在触发你灵感的同时,也考验着写作者的文学素养、知识积累,郑炜是中国作协会员,有着作家身份。码字对他来说很简单,当他确定文章脉络后,结合老健会项目,引经据典,深入思考,一篇好的文章也就一蹴而就了,这都得益于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文学功底。
第三,它的借鉴意义。郑炜参与了第四届老健会一半的交流活动,作为一个有着作家身份的老年体育新闻工作者,他对于写作和新闻宣传有着自己的理解。不止一次他跟我说,普通的体育活动新闻报道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才是目的。它要的不仅仅是新闻性,更多的是增加可读性,这样才有传播价值。这种观点我非常欣赏,它体现的是新闻人对自己的高要求,对作品的高期待,很值得我们学习。
《行走的恩典》一书中还收录了本次老健会中其他有代表性、有可供借鉴的优秀新闻作品,是郑炜从一个作家、一个老年体育记者的视角,精心收录的,与这篇主打文章相辅相成,互为借鉴。我希望,这本书能作为第四届老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符号、一个精神传承下来,提醒我们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创新精神,提醒我们在新闻写作领域我们也能成为一个创新者、探索者,提醒我们还应该有追求有热爱,在这一点上,郑炜带了一个好头,感谢郑炜。
(来源/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新闻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官网主编 于红立)
(责任编辑:尹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