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福寿康宁”老年人体育赛事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乒乓球交流活动在襄阳挥拍
2021-10-13 10:2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不久前在全运会乒乓球赛场,接二连三出现“神仙打架”的场景,并三番五次冲上热搜。球迷们大饱了眼福,但包括“一哥”马龙在内的诸多国手们却“叫苦连天”,直叹全运比奥运还难打。
随着全运收官国手下场,湖北省“福寿康宁”又迎老将登场。10月11日至12日,第四届湖北省“福寿康宁”老年人体育赛事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乒乓球交流活动在襄阳挥拍,来自全省的134名乒乓老将轮番上场,一较高下。本次交流活动设有混合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三个项目。尽管参赛选手们或年过半百,或进入花甲、古稀之年,却依然身姿矫健,出手果断,一招一式都透着“专业范”。
作为国球,乒乓球运动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而国球赛场,老将出战精彩仍势不可挡。
全运选手现身“福寿康宁”
一路过关斩将闯进男单决赛,中铁武汉队58岁的马峰与武汉一队的黄惠君争夺冠军。发球方发球后准备抢攻,接发球方马上摆短控制;一方想尽办法拉出弧圈球,另外一方以反拉回球,由被动转为主动……两位高手对决,斗智斗勇大秀球技,场边观众连连鼓掌叫好。最终,马峰惜败,获得亚军。打开挡板坐在椅子上,马峰笑着连连摇头:“对手狠呐!上个月打全运会,碰到蛮多水平高滴,来打省比赛也是藏龙卧虎。”
从10岁开始学打球,马峰已打了近50年乒乓球。他说,这项运动考验手感,球有旋转,变化多,很有意思,还能结交到很多球友。多年积累和摸索,他在今年有幸登上了全运会群众项目乒乓球比赛的赛场,参加公安组的比赛。虽然未取得名次,但说起全运之旅,马峰难掩激动:“每支队伍都是经过选拔的精兵强将,每一场比赛都是势均力敌的较量,让我大开眼界。”
走下全运会赛场,来到“福寿康宁”,马峰带领队伍获得混合团体季军,个人夺得亚军。马峰笑着说:“全运会是高手聚集地,但高手还是在民间。”
其实,此次“福寿康宁”赛场上的全运会选手不止马峰一个,武汉一队的女选手朱淑华也曾登上过全运会群众项目乒乓球赛场。
打球换来稳稳的健康
比赛场上,54岁陈阿姨(化名)与其他选手相比,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动作幅度都比较小,赢球时她也是暗暗为自己加油,不会又蹦又跳。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技术动作的标准程度,而且从落点调动到每一板衔接都从容应对。她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剧烈运动,但我会用稳稳的打球方式,换来稳稳的健康。
29岁那年,陈阿姨被诊断为颅骨骨髓瘤。虽然是良性的,但由于位置特殊,无法进行手术,她曾在6年时间里随时面临晕倒的可能。2006年6月,在同事的号召下,陈阿姨拿起了乒乓球拍并爱上了这项运动,买影碟,买书籍自己钻研,学习。从那时起,每天打球两个小时,做500个动作成为陈阿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乒乓球结缘一年,她已经能打败单位里大多数女同事。打球约三年时间,她在一次偶然机会被湖北首个乒乓球世界冠军黄俊群“误”认为是前专业选手。
自从与乒乓球结缘,陈阿姨心情开朗了,朋友多了,身体也逐渐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尽管偶尔会头疼,她从未打过止疼针。15年时间里,她最高兴的事就是自己打了好球,甚至打出一个漂亮球,就可以高兴几个月。“我与其他人不一样,对输赢不看重,自己只是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快乐,以及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状态。”
受病情影响,陈阿姨现在的视力只有0.2、0.3,每一次挥拍,基本靠感觉。不过,她对乒乓球的热爱不曾减少,从拿起球拍那一刻起,一直打下去是从未改变的决心。
无论输赢上场就好
“打了几十年球,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与各地高手们交流,无论输赢都开心。”带领蕲春队获得混合团体第五名,单打止步第二轮,67岁的申康民笑呵呵地说。
申康民是一名资深乒乓球迷,从小开始打球,持续了几十年。“从小我就喜欢乒乓球,喜欢打也喜欢看。从庄则栋、徐寅生,到现在的孙颖莎、王曼昱、樊振东,我打了几十年,也看了几十年,奥运会、全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只要有直播,场场会都看。”谈起乒乓球国手,申康民说的头头是道。
如今,他在蕲春当地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并执教多年。而这次有机会来到省级比赛赛场,让他亲身经历与高手的对决。申康民说,虽然自己快70岁的了,但经过这次比赛,又找到了提升的目标,回去以后要接着练,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次参赛的选手中,大多数是拥有几十年球龄的“老资格”。其中就有60岁的祝永宁和58岁的宋润兰这对仙桃“双姝”。“我们小学时在仙桃体校一起练过5年,后来就没怎么打了。但这次我们领队,也是以前的体校队友邀请我们来参赛,大家就一起来了。”宋润兰说,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灵活,但再度携手出战感觉还是非常好,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两天的激烈角逐之后
省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任世茂宣布,第四届湖北省“福寿康宁”老年人体育赛事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乒乓球交流活动闭幕,并与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林晓华一起为获奖选手颁奖。
(文图/湖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