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年文化 -> 正文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八旬老党员陈凤鸣:身兼三职,余热生辉

2025-04-07 15:1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藕乐苑社区,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虽已83岁高龄,却精神矍铄,活力满满,以满腔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在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身兼老年体协通讯员、理论教育宣讲员、健康科普引导员三个重要角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拥有47年党龄的退休教师陈凤鸣。

  矢志不渝,老年体协通讯员

  陈凤鸣的人生经历丰富而精彩。1963年,他从江苏省重点中学——无锡县中学(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部毕业。此后,他一边担任代课教师,一边报名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自学考试。在那段艰苦的求学岁月里,他白天忙于教学工作,夜晚则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学习。三年的时光,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取得专科毕业证书。这段学习经历,尤其是《写作概论》《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为他日后的通讯报道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教书期间,陈凤鸣就展现出了对写作的热爱和天赋。他一边教书,一边给无锡县广播站和《无锡县报》投稿,积极进行通讯报道写作实践。凭借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他的投稿录用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

  2012年,陈凤鸣加入惠山区老年体协通讯员队伍,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3年的老年体育宣传报道之旅。他把写通讯报道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不仅给自己设定了投稿篇数的目标,更注重稿件的质量和录用篇数。在当地大型老体活动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他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在普通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上。每天,他都会定时巡视所在地的老年人活动场地,用心观察老人们的健身场景和精彩瞬间。无论是清晨的阳光中,还是傍晚的余晖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不辞辛劳,笔耕不辍,将这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画面化作一篇篇生动的报道。

  从2020年到2024年的近五年间,陈凤鸣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他被《乐天无锡》网站录用稿件780条,其中2024年就录用了199条;《乐天夕阳红》网站也录用了他的稿件107条;他投给《老年体育》的稿件也多次刊登。这些数字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老年体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陈凤鸣对写作的态度十分严谨,他不仅热爱老年人体育宣传报道,更力求精益求精,写好每一篇报道。在陈谋勇、余剑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不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写作成果,并将以前所学的《写作概论》《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实践中。他的文稿主题突出时代特色,语言朗朗上口,段落之间紧密衔接,逻辑严谨,自然流畅。从逻辑学的角度,他会仔细推理整篇文稿框架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字词句的运用是否恰当。同时,他还会回过头来检验文稿是否前后呼应,各段落描述是否与标题一脉相承。他的这些努力,让他的文稿受到了网站主编的高度肯定,也赢得了同行们的称赞。

  殚心竭力,理论教育宣讲员

  陈凤鸣是社区和街道公认的优秀党员,他出生在农村贫苦农民家庭,深知自己能够升学读书,并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学校的悉心栽培。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了他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1963 年高中毕业后,陈凤鸣一边担任当地代课教师,一边被大队党支部聘为 "毛选辅导员",成为一名义务理论教育宣讲员。为响应全国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号召,他在大队祠堂开设了《毛泽东选集》学习班,吸引 40 名青年参与。当时的祠堂既是教室又是仓库,没有电灯和桌椅,学员们自带板凳,黑板也需临时搭建。陈凤鸣就站在土坯墙前,凭借着对革命理论的深刻理解,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的哲学思想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他常常在昏暗中用煤油灯照亮写着讲义,有时讲到深夜仍意犹未尽。这种扎根基层的理论传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培养出一批懂政策、会实践的农村青年骨干。

  2003年退休后,陈凤鸣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党课宣讲工作中。他的讲稿在U盘里存储了五六十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党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和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都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每当党的重大会议召开,陈凤鸣都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及时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稿,向基层党员进行宣讲。

  记得党的二十大召开当天,陈凤鸣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专心致志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了能让基层党员第一时间学习到党中央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他当晚就利用电脑搜索中央各大媒体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文稿。幸运的是,中央电视台发布了录音转化成汉字的15000字文稿,陈凤鸣如获至宝,马上进行复制。随后,他根据文稿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编写讲课初稿,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第二天,党中央公布了关于党的二十大的公报,他又反复研读,深刻领会重点精神。当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全文电子版公布后,他凭借电子版正式编写党课讲稿,并分若干课向基层党员原文宣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陈凤鸣同样积极响应,反复学习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他逐步编写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讲稿,为基层党员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基础材料。目前,他正在藕塘片区的六个社区(学校)进行宣讲,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

  近五年,陈凤鸣每年给基层党员上党课都在十三课以上。为了拓展宣讲视野,丰富宣讲内容,他十分重视党的知识和党的资料积累。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订阅党报《新华日报》《无锡日报》《惠山新闻》,通过这些报纸,他及时了解党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方针。他的家中书库藏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及有关中共党史资料书90册(大部分书籍为大开本),这些书籍都是他宝贵的知识财富。此外,他还藏有8册社会稀有的党中央老一辈领导在战争年代书写的文稿汇集《中共党史资料》,这些珍贵的资料在他编写党课讲稿时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全心全意,健康科普引导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古老的名言在陈凤鸣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尽管他自己已是八旬老人,但他始终把其他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放在心上。他不仅经常亲近老年人,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舒悦心情,还慷慨解囊,拿出1.85万元钱资助因病至困的老年人。

  陈凤鸣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为关注。退休20年来,他一直担当着社区老年人健康引导员的角色。在他的U盘里,储存着50多篇健康类的讲稿,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千万要注意大病前的小信号》《合理饮食健康养生演示文稿》《春季养生护肝为先》《夏季饮食养生》《慢病老年人如何回避秋之多事》《冬季养生在于藏》《按摩穴位轻松健身》《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癌症的现状、预防及免疫》《癌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中国癌症防治成就让世人瞩目》等。最近,他又在社区热讲《心理有韧性,人可以长寿》,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陈凤鸣不仅通过群体宣讲的方式让老年人了解健康知识,还经常走进慢性病老人的家庭,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有一位60岁开外的老年人患了胃癌,却不愿意去医院手术。陈凤鸣得知后,不辞辛劳,3次带领3名癌症康复老病人上门做思想引导工作。在他们的耐心劝说下,老人终于愿意前往医院手术。然而,到了医院后,老人又不肯手术签字。陈凤鸣没有放弃,再次带领3名癌病康复患者走进病房,深入浅出地对老人进行引导,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劝说,老人终于放下了顾虑,同意手术。如今,十年过去了,老人的身体依然很好。

  还有一位老年女性,原先患了直肠癌,2年后在复查中发现了肺癌早期。医生开出了挂液化疗和口服化疗同时进行的药方,但病人无法忍受这种双重化疗的痛苦,出现了面部灰色、饮食无欲、走路无力、夜不能寝等症状。陈凤鸣了解到情况后,先后2次到家看望老人。第三次看望时,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老人她这样的体态不是病态,而是过度化疗的反应,并建议她要求医生选用一种药进行治疗。医生采纳了陈凤鸣的建议,老人按照新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两个月后身体大有好转。

  陈凤鸣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2012年到2024年,他连续12年被无锡市老年体协评为“优秀通讯员”;2014年9月,无锡市惠山区委书记吴仲林带领四个班子主要领导看望慰问陈凤鸣,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17年10月28日中国老人节,无锡市市长汪泉和副市长刘霞看望慰问陈凤鸣,对他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2022年—2025年(两届),陈凤鸣被惠山区委老干部局聘为“银发生辉”惠老宣讲团宣讲员。

  陈凤鸣,这位八旬老党员,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他虽已步入暮年,但依然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老体协通讯员 陈谋勇)

(责任编辑:潘拓)

战略合作伙伴

  • LOGO

合作伙伴

  • LOGO

供应商

  • LOGO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