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广场舞团队的“中国大妈”画个像——以三门峡市开发区老年体协操舞队为蓝本
2024-05-11 08:1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5月8日,由于搭乘三门峡市老年人体育协会送本市参加“2024年全国老年人广场舞分站赛(河南漯河)站”比赛队伍的便车赶赴漯河赛场,使记者有机会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参与者、体验者的身份,走近、走进一支发展成熟的老年人广场舞团队——三门峡市开发区老体协老年操舞队,聆听一群像石榴籽抱团一样紧密团结的老年舞者,讲述老年广场舞生发演进历程及发展现状的生动故事,对广场舞的前世今生、明天未来顿生豁然开朗之感。
有说法,称广场舞是女性的舞蹈,尤其是适合老年女性愉悦身心、展示风采的体育健身形式。老年舞者?她(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团队运行的高轨低道是什么,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又是怎样?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十分关注、关心的话题。在本文中,我姑且以“中国大妈”作为老年舞者的统称,带领大伙儿,走近和致敬哪些活跃成熟老年广场舞团队中的开拓者、弄潮儿和引领者。
本文拿来作为分析蓝本的三门峡市开发区老体协老年操舞队,是一支历经近10年发展,屡屡被选中代表三门峡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水平和风貌,参加全国各地竞演展示等赛事活动,都有不俗表现,并屡获佳绩的团队。
以车厢为密接空间,以旅途聊天的方式,历时近4个小时的“深聊”,记者头脑中老年广场舞团队“中国大妈”的形象逐渐清晰和丰满起来。
一个成熟的老年广场舞团队,都是一个形成了“群众领袖”的社会自治“细胞”。以三门峡市开发区老年操舞队为例,该老年人操舞队的核心人物,是开发区老年体协主席杨国胜。杨国胜以一个热爱舞蹈的国企退休职工身份,为体育健身而走进广场舞,之后由生涩到熟练,由跟练到当教练员,由一名舞者到跻身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级别也由三级、二级、一级,而步入国家级,成为一位比较少见的,从“民间”走出来的,开发区老年广场舞的“无冕之王”——在一方深孚众望的区老体协主席。团队的成员,不是她的姐妹、兄弟,就是她的同学、学员、好友。大家伙儿都心悦诚服地团结在她的周围。
习练广场舞的“中国大妈”进入“组织形态”的高级阶段,标志是成立操舞团队。有无团队的区别,在于团队练舞所具有的纪律性、统一性、规范性、目标性;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来就来,不想来就缺席,想离开就离开的“间歇性参加”。以三门峡市开发区老年操舞队为例,该队主打广场舞,也兼顾健身球操、健身秧歌等。操舞队秉持开放式办队,靠以舞会友、以体健身、以文化人的向心力,靠技术规范、相处融洽、和悦和谐的凝聚力,在队员进出自由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竞技水平和运动活力。该队目前保留的核心骨干,竞有8年以上不离不弃的“铁粉”。8年间,团队帮助一批又一批离开工作岗位,因“退休”而失去生活坐标的“准老年人”,以融入体育健身,而走出失去组织依托的失落、孤独与寂寞,以清新的生活方式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活跃在这一支自律、自洽、自治的健身团队中。人变年轻,身心变好,俨然焕发了“第二春”。
“跳出彩”,形成了对“中国大妈”舞者的“引力磁芯”,构成了团队中“像石榴籽一样抱团”的精神纽带。所谓的“跳出彩”,从层级上来说,先是在当地的展示、交流中被社会认可,被老年体协关注;接着,在有关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有了经选拔代表本地本级参加上一级赛事而获得佳绩的经历;继而被老体协推荐,报刊平台、广播电视介入采访、宣传。团队进入聚光灯下,所有的付出都一扫而光,满满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溢满心间。座谈中,七成以上的队员,都谈到“幼年时就喜欢舞蹈,有一个跳舞之梦”的话题。共同的爱好使大伙儿走进了广场舞;一路走来,寻寻觅觅,彼此的投契,又使这一群“三观相近”的舞友,组成立一个团队;长期的磨合、切磋,彼此的深度默契,使团队不管在规定套路,还是在自选套路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各级竞演、展示等舞台上“高光出镜”“荣誉加身”,成为凝聚团队的强有力“磁芯”。
“团规队约”使“中国大妈”由自律、自治走向了自洽、自觉。团队的正面形象和正能量是团队的生存之基。为了避免团队因发生社会负面事件而崩解的危机,团队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了不少诸如“或旅行,或聚会,解决财务运行的‘AA制+’模式”;练舞时“只探讨舞技,不交流‘隐私’”的底线与红线;“参加操舞练习,要不误老人照看,不误儿孙看护,不误家庭料理”的“家务规则”;要“以‘好心态’‘好言语’‘好面孔’,‘哄’好丈夫,善待亲人、家人,稳定后方,建设好体育健身‘啦啦队’、‘亲友团’”的“和家智慧”。这一系列日渐形成且行之有效的“团规队约”,不啻于团队“自洽”的灵丹妙药,使一群由最散漫的退休老人组成的体育健身团队,由自律、自治走向了自洽、自觉。为社会实现细胞自洽、基层自治,提供了范例。
团队中“中国大妈”的“自认式分工”,为“各尽所能”的生命自觉提供了精彩诠释。团队作为大伙的“爱好共同体”,也是某种程度的“命运共同体”。为了团队的正常运转,为了团队的好,团队内的成员有着明晰的分工。但这种分工不是通过所谓“领导的指定、安排、委托,甚至‘任命’”来实现,而几乎都是队员出于热爱团队的本心,根据自己的所能所长的“自我认岗”。从团队服装、道具器材的管理,到音乐录制、舞曲播放、录像及视频制作,从团队出行准备,人员集聚,交通安排,到方案对接、食宿落实,日程细化,都有人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替队(团)长分忧,主动靠前,担当、负责,展现出高度自洽的协作、协调与配合。
广场舞团队“中国大妈”形成的“同质消费”阶层,已经成为引领消费市场重要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奔赴,统一颜色、款式的服装、行头的购买,统一品牌的护肤品、化妆品的采购,甚至经团队“集体品尝”“集体胃口”推荐的零食品、水果品种,都成了团队及其背后的亲友、家人消费意向的重要参考,出现了“广场舞消费群体”这一新消费阶层。“网购”“团购”的消费方式,不仅给商家带来利润,给经济提振带来动力,而且也给舞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实惠。
广场舞团队“中国大妈”舞者,为老年体育健身“局部气候”的蔚然成风,功不可没。一支外部生龙活虎,内部和谐团结的广场舞团队,是一个地区体育健身的示范园。广场舞练舞期间发生逸闻趣事的“正能量”,其登台献艺获得的各种荣誉,其带来的舞者或微恙痊愈,或身体康健,或心态年轻,或夫妻和谐,或家庭和睦等诸多“健身故事”,在坊间传播形成口碑,不仅使广场舞团队家喻户晓,声名鹊起,而且大大优化了局部老年体育健身的“小气候”。儿女为陪伴父母也选择加入舞队;夫妻、姑嫂、妯娌、兄弟、姊妹,乃至同学、同事、战友,由相互认识有信息交流之便,而相互感染,相约同跳广场舞者数不胜数;父母支持儿女跳广场舞,腾出地下室给舞队作仓库,一时传为佳话;团队外出参加活动要垫资资金,有丈夫为向妻子及她的团队“示爱”,支持妻子为团队“担当”的想法,把垫资万元作为礼物“送”给妻子,为团队解难解忧,为夫妻争荣增光,更成为舞伴的美谈。
为行文表述之便,我以“中国大妈”来称谓活跃在成熟广场舞团队中的老年女性舞者,甚至把加盟成熟广场舞团队的“先生们”,也归入“中国大妈”的范畴,似乎有失对“先生们”的“关照”。但是,我实在不愿放弃“中国大妈”这一概念赋予人们的“生龙活虎”气息与“横扫千军”气概。我甚至认为,把“先生们”纳入“中国大妈”的范畴,蕴含着对“先生们”能够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相融的深刻期待与热情欢迎。此时此刻,在我的心目中,“先生们”和“女士们”一样高尚、淳朴,一样可敬、可爱。
人民创造生活,创造历史。正是每一位舞者的自律、自治,创造了自洽、自觉的团队。正是每一位舞者的熠熠微光,汇成了中国老年广场舞的灿烂星河!
向每一位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广场舞的舞者致敬!(文/赵轶榜)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