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传统射箭展风采 银发健儿竞风流——呼伦贝尔市老年人“通克”“萨仁靶”“布龙”交流活动侧记

2025-06-12 14:22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6月11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巴音塔拉草原微风轻拂,弓弦之声与欢笑声交织成曲——呼伦贝尔市老年人“通克”“萨仁靶”“布龙”交流活动在此隆重举行。这场由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新巴尔虎右旗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赛事,不仅为呼伦贝尔市第十一届老年人体育文化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蒙古族传统射箭文化在银发群体中绽放新光。

 

  三箭齐发:传统项目激活文化传承

  “通克”“萨仁靶”“布龙”,这三个镌刻着蒙古族文化印记的传统射箭项目,同属那达慕“男儿三艺”。如今,它们超越了性别与年龄的界限,成为呼伦贝尔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新宠”。活动现场,来自旗市共5个代表队的30余名老年运动员精神矍铄,手持传统弓或现代复合弓,目光聚焦靶心,每一次拉弓、放箭都透着沉稳与力量。

  “萨仁靶”的靶面像月亮,由5个圆毡环套成,风一吹就晃,特别考验手感。”来自海拉尔区代表队的普日布苏荣老人边擦拭弓弦边介绍,“布龙靶”是圆柱体摆地上,距离36米,眼神和臂力都得稳。”这些曾在草原上见证马背民族智慧的运动,如今在老年人的弓弦间传承——运动员们既是健身爱好者,更是文化传承人,用每一支箭矢串联起历史与当下。

  以赛为桥:搭建银发群体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老年体育人的“朋友圈”。赛前一日,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同步举办了全市老年人射箭项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射箭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的学习现场,白发苍苍的裁判们围坐一起,对着靶图比划手势,交流执裁经验;教练员们则在草场边示范握弓姿势,手把手纠正动作细节。“我们既要让比赛规范公正,更要让老伙计们玩得开心、学得明白。”曾执裁过自治区赛事的资深裁判钢巴图老师说。

  赛场上,运动员们更是默契十足:当新巴尔虎右旗代表队的选手射出一记漂亮的10环,邻队的选手主动鼓掌喝彩;当弓弦出现小故障,隔壁赛道的“老箭友”立刻递上备用配件。“参加比赛不为输赢,就图个热闹,还能和各地的朋友切磋技艺。”来自新巴尔虎左旗72岁的女选手哈斯高娃笑着说,她手中的弓已陪伴自己参加过两届交流活动,“现在每周都和社区的老姐妹练箭,比跳广场舞还有意思!”

  久久为功:体协深耕助力银发体育

  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对传统射箭项目的执着,早已结出硕果。近年来,协会多次举办老年人射箭健身体育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在全市老年群体中普及。从社区草场的业余练习到自治区赛事的领奖台,呼伦贝尔老年人射箭队的成绩始终位居全区前列,成为展示银发体育风采的“金字招牌”。

  “传统射箭不仅能强体,更能凝心。”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罗吉舫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老年人爱上这项兼具文化底蕴与健身价值的运动,也让民族“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活动当天,他与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政国等领导一同为获奖运动员颁奖,奖状上“莫日根”(神射手)等传统称号,让老人们的笑容里多了份文化自豪感。

  六月的草原清风吹过,赛后的运动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射箭故事与草原美食。这场交流活动,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接力——当银发与弓弦相遇,当传统与现代交融,呼伦贝尔的老年人用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热爱的阻碍,对体育的执着、对文化的传承,永远在路上。

  据悉,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将继续推动传统射箭项目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让更多老年人在拉弓放箭间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书写“银发不褪色,夕阳别样红”的生活篇章。

  (文/图: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武飞虎)

(责任编辑:潘拓)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