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因地制宜 办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洪洞县老年大学工作纪实

2023-12-19 08:3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洪洞县老年大学成立于1999年5月。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老年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现有27个教学点,开设29门课程,52个教学班(含总校13个班、社区及乡镇教学点39个班),学员3415人(含总校856人,社区及乡镇教学点2559人),其中已登记的党员共920名,参加学习人数达3万多人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成了全县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领导重视、汇聚效能,努力探索办好老年教育的 “洪洞模式”

  (一)顺应时代潮流。2023年,新任县委书记张潞萍同志下车伊始,第一站先来到老干部局和离退休老干部促膝谈心。张潞萍书记要求老干部局和老年大学学懂弄通关于老年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探索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的“洪洞模式”。并将老年大学教学点的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工作中,让老年大学在助力洪洞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命任务中,彰显老年教育的价值作用。县委组织部部长柳剑同志也多次视察调研老干部局和老年大学工作,与老干部局一起研究,如何使老年大学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和奉献社会的力量价值。

  (二)做好顶层设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大学关心指导下,县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结合感悟和工作实际,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制定了《洪洞县老年大学关于设置分校、教学点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开放、融合、共享”理念,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切入点,以老年大学为“引力源”,构建“学、乐、为”相贯通,搭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引领、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阵地。

  (三)探索 “洪洞模式”。 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老年大学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政治立校方向,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打造趣缘性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在每个乡镇开设老年大学分校、社区设置老年大学教学点。达到各分校和教学点在教学上内容多元、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努力探索办好老年教育的“洪洞模式”。

  二、党建引领、激发势能,着力打造办好老年教育的新型阵地

  学校按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办学宗旨” 着力打造办好老年教育的新型阵地。

  (一)摸清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源于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为排解苦闷情绪、调节退休生活以及实现自身价值而产生的在情感交流、知识补给、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要。本着老年人需求、基层意愿、老干部工作要求“三结合”原则,结合基层实际,坚持办班形式多样化,以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二)打造新型阵地。老年大学乡镇分校及社区教学点在老干部局及县老年大学的指导下,在乡镇、社区的管理下开展工作。根据打造“趣缘性党支部”工作思路,逐步完善校、系、班三级学员党组织网络建设,结合教学专业设置了7个教学系、1个艺术团, 8个党支部,在各教学班设立党小组。根据“三推一选”(即教学班长、教师、班主任推荐,校务会研究选任)方式选优配强各系党支部班子和党小组长,将思政课列入必修课程,通过微党课、“舞台党课”“艺术党课”等感染力、亲和力强的形式,使思政教育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实现党员学员管理服务和兴趣的无缝对接,让党员学员在老年大学感受到“家”的温暖,学在支部、玩在支部,组织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使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党员学员主动亮出身份、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学习和活动中,有效提升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

  三、夯实基础、挖掘潜能,切实加强办好老年教育根本保障

  办学条件是老年大学运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衡量老年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办学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学员的获得,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增加设施设备。老年大学总校共有三间固定的办公室,办公桌、椅、文件柜、笔记本等统一配备,2021年以来,我们陆续为总校及各分校的教学点上投入总额达50多万元。其中总校多功能教室配备高品质音响系统、LED大屏、全新灯光设备、全套桌椅,舞蹈形体教室铺设了专业地面、练功镜,并为所有普通教室安装的空调、配备了幻灯仪、黑板等教学设备。统一为各老年大学教学点购置了档案柜、档案盒、教学设备等。并将老年大学的办学特色、发展布局等内容制成版面,为学校正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有包括总校在内的普通教室、书画教室、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厅、阅览室和多个兴趣活动室,还为每个教学点统一制发校牌,在各乡镇和社区的配合和帮助下,现已经挂牌的27个教学点已有30个比较固定的教学与活动场所,极大拓展了老年大学教学空间。

  (二)优化管理机制。为完善老年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老年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学校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在加强对老年教育办学机构的指导与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确保依法依规办学。建立了 “洪洞县老年大学关于设置教学点的工作方案”“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校务例会制度”“学员登记制度”“社区、乡镇教学点管理机制”。对学员的学籍管理,有综合花名册,也有以科目分类登记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所有的资料、教材、报名表等进行严格认真地归类、梳理、装订、归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每年年初,校务委员会都要对本年度老年大学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制定课程表和授课时间表。每个季度,校务委员会都要对总校和七所分校的各项工作进行验收评比,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式,调整课程内容。年终,还要进行“回头看”,召开老年大学教师座谈会,学员代表座谈会,对老年大学工作作出客观真实的总结。

  (三)整合学习资源。学校在普遍没有现成教材可用的情况下,我们结合洪洞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地方特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遴选了一批通用型老年教育学习资源,老年大学通过合编、自编等形式,按照“多用先编、急用急编、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质量至上、精心编制了《老年人如何唱好歌》《健康养生手册》《跳出健康舞出魅力》《国画基础教程》《书法基础教程》等专业系统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制作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PPT课件)、投影教学等,使教材建设发挥了资源优势。

  四、聚焦质量,培育动能,不断提升办好老年教育的办学水平

  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老年大学的主要工作是学校教育。尽管学员到校学习的目的不完全相同,但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上的需求却是首位的、一致的。人民群众对老年大学满意不满意,关键看有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质量是决定老年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一)注重名师立校。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名师造就名校,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名师立校,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下功夫。我们从全县离退休干部中挑选有专长、有资质、有热情、有号召力的老干部担任教师,在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下择优录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选拔骨干,让骨干再成为教师,形成师资力量的自循环体系。教师队伍中,既有诗书画苑“一支笔”,著名医(学)院“一把刀”,又有知名文艺团体“台柱子”,电脑、手机“数字通”,他们都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在各科优秀教师的带领激励下,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自愿加入教学工作中。

  (二)创新学习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学习咨询服务,增强老年人学习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逐步推进在线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育网上学习圈、移动学习群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引导开展讲座、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学校研究制定了老年学习发展指南,做好课程设置及教师的协调,采取“点单式”服务模式,由分校和教学点点单,县老年大学接单,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协调教师,送学上门,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到2023年,学校共培育了 26个学习活动团队,建立了32个学习圈或学习群等新型学习组织。

  (三)教学形式多元。老年大学除传统课堂讲授外,还将讨论交流式、解难讲座式、个别辅导式、作品点评式、调研式等引入老年大学教学。经常开展读书交流、展览、展示、汇报演出等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将老年教学与养生保健、兴趣爱好发展、心理健康调适相结合,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传统戏曲”“音乐舞蹈”“模特形体”“运动健身”“中西乐器”等多种科目。各教学点在总校统一教学计划和安排下,实施特色化办学,庄园社区的特色民乐班、常三社区的书画教学、广胜寺社区的秧歌、玉峰街教学点的戏曲等,每个教学点都办出独有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真正起到引领作用、示范作用。

  五、围绕中心,银耀槐乡,着力打造办好老年教育的满意学校

  学校对教学模式大胆探索、改牵创新,不但把老年人请进课堂,也把所学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创文创城等中心工作的实际行动。

  (一)开展“三送”活动。学校依托“银耀槐乡”品牌,开展了送师资进社区、送文艺进城乡、送温暖进家庭等“三送”课外活动。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和部分优秀学员进入各乡镇各社区指导音乐、舞蹈、书法、健身操、音乐班、舞蹈班、合唱班等,他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加送文化下乡、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等公益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各老年文体社团下沉到乡村和社区,培养文体爱好者,培育基层文体社团,壮大基层文体活动力量,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

  (二)打造“四个”课堂。作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其心理特征和生理状况与年轻人不同。如何让老年人轻松愉快地老有所学,学校按照办学理念开放化的要求,紧紧抓住教与学之间“课堂”这一关键环节,鼓励学员到野外上课,到外地游学,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性地打造了四个课堂:教学课堂、自然课堂、社会课堂、游学课堂。学员们在各科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森林公园、走进社区把美好送到群众身边;东城区退休干部王志峰走到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种植助力乡村振兴;部分学员参与“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华魂”读书教育等主题活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力量;书画班学员走入校园开展书画现场指导教学、进到乡村开展送春联上门公益活动,创作了节约用水、清廉洪洞等主题的作品共500余幅,用艺术的感召力为助力基层治理发挥了力量;德孝文化读书班组织学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剪指甲、整理内务,走进多所小学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做游戏宣扬德孝文化,着力打造办好老年教育的满意学校。

  (三)凸现“两个”模式。连续两年学校以教师和学员骨干组成核心队伍,以乡镇和社区教学点为依托,不定期到各个场所展示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丰富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为创建文明城市增添助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专业评审结合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制成视频在公众号、抖音及官方媒体进行宣传,加强了信息化手段应用,推进老年教育全覆盖。发挥老年大学学员带动作用,吸引组织更多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不断提升老年人文化养老获得感和幸福感。分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县具有适合地方特点的新型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从此使我县老年大学工作由实践探索阶段,步入了创新发展阶段,许多参加分校学习的老干部们由衷地讲,组织把老年大学办到了家门口,这是对我们的关心和关怀,作为一名老干部,有责任在老年大学刻苦学习,掌握新科学、新知识,用乐趣滋润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可期待。飞云踏海乘风破浪,洪洞老年教育工作者们将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扛起新使命,谱写老年教育新篇章,为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洪洞老年教育力量。

  (文/洪洞县老体协 贾北安)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