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建德市老年体育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09-13 14:49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浙江杭州建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90年11月,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老年体育已步入经常化、规范化、持续化、普及化的轨道。12万多老年人口中,有7万多常年参与各种健身运动。近年来,市老体协平均每年举办全市性培训展示交流活动50多项,参与人数均在3000人以上。2017、2022年第七、八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分别有17、19个项目,均有40多支队伍参赛,参与人数均达6000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庆典、公演、展示、竞技等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并创建了多个全国、省级特色之乡,荣获多项全国、全省老年赛事冠军。极大提高了老年人身体素质,推动了物质、精神、生态“三个文明”建设。老年体育紧密联系创社会家庭和谐文明、和衷共济促稳定等工作,成为宣传和推介建德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多道靓丽风景线,对促进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民宿经济和乡村振兴都产生显著作用。















  一、工作成效

  1.领导重视,机制保障。建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杭州市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一直重视和发挥老年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积极作用,在政策和财力上保证老年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历届老年人体育协会班子建设和重大体育活动中,市领导莅临一线指导工作,尤其是柔力球、健身球操、气排球创建全国之乡工作中,把创建工作写入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将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量化考核内容之一。2020年初,建德市政协副主席、市老体协主席程旭作为唯一的县市代表在全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2.机构健全,管理有效。在组织机构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格局已全方位形成。全市16个乡镇街道、229个行政村、27个社区及1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成立了本级老体协,乡镇(街道)、村(社)老体协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其他部门单位、公司企业,也先后成立老年体育机构。市老体协旗下有18个专业分会和2个运动队。并结合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制订详细的操作性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各分会、街道和乡镇、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经常不断抓培训、抓辅导、抓交流、抓展示,呈现出天天有活动、月月有培训、季季有展示、年年有比赛、常常有交流的蓬勃生机。成为浙江省拥有专业协会最多、普及面最广、赛事交流活动最频繁、组织生命力最旺盛活跃的县(市)之一。

  3.骨干示范,发挥余热。各协会吸纳了具有长期积累而成的凝聚力、号召力的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干部、老教师、老体育骨干。他(她)们既是运动骨干,又是老年体育志愿者,主动积极、满腔热情地老有所为,把周围喜爱运动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改变了老年人闲散无序、一盘散沙的状态,成为老年人常年坚持体育运动的牢固阵地、融入社会的紧密纽带、发挥余热的精神归依。市老体协每年都举办各种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如2018年柔力球、2019年健身球操、2021年气排球、2022年太极拳等培训。市老体协已有国家级裁判教练6人,一级裁判、教练30多人,三级以上裁判教练、体育指导员3千余人。

  4.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2015年投资350万元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老年体育培训中心;2017年把每个乡镇建设一个草坪式门球场,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2018年再投入450万元,建造了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老年体育健身中心。根据新安江水温常年保持17℃的特殊条件,建起了夏日冬泳基地。沿江为持杖健走、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修建骑行健走游步道。

  5.健身项目,不断拓展。全市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28.3%,约60%的老年人常年参加体育运动,参加项目既有传统强项,也有适合现代健身需求的新项目。18个分会和2个运动队,涵盖球类(健身球、柔力球、门球、气排球、乒乓球、兜球、地掷球、可乐球)8种,鼓乐类(威风锣鼓、腰鼓、葫芦丝)3种,棋牌类(中国象棋、围棋、中国麻将、桥牌)4种,户外项目(持杖健走、夏日冬泳、自行车骑行、垂钓)4种,舞操类(健身操、排舞〈广场舞、曳步舞〉、体育舞蹈、秧歌)4种,武术类(太极〈陈式、吴式、杨式〉、木兰拳)2种,还有近年兴起的新项目(嗒嗒球、木球、飞镖、桌上冰壶、飞盘)等。

  6.健身形式,不断翻新。早已不限于广场舞、健身操,而是项目丰富、门类多样,请进来、走出去、公演展示、竞技比赛。哪里有新店开张、新房落成,就都有健身秧歌、鼓乐齐鸣和老年人的欢声笑语。每逢重大活动、大型集会,少不了队形整齐、气势磅礴、声振云霄的健身操、太极拳等大型表演队伍。并且线上线下活动齐头并进,举办并参加全国、省市交流、培训及自娱自乐切磋。曾参加中国老体协“贺新年迎冬奥”线上系列活动,获4个最佳展示奖、25个优秀展示奖。王梅芳的《观音拳》被评为太极拳“人气奖”。市老体协成立30周年、建党百年庆典、市第八届老运会都组织了千人展演。柔力球、健身球、气排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健身操在全国、省、杭州市老年人交流比赛中多次获冠亚军。健身球操程雅琴团队创编《一起来运动》被中国老体协作为教材在全国推广。

  7.特色创建,不断提升。有重点、有选择地申报特色之乡、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和体育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底,先后创建杭州市体育示范村(社区)6个、省级俱乐部6个、省级特色之乡4个,还成功创建全国健身球、柔力球、气排球之乡,今年启动全国太极之乡创建工作。协会成功创建杭州市5A级社会组织。

  8.宣传效力,不断升华。工作要做好,宣传要跟上,网络有声量,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影像。全国性《中国老年报》、《新老年早报》和省级《体坛报》、《钱江晚报》,省、杭州市《老年体育》、公众号等都有报道建德老年体育的文章。杭州电视台、建德电视台和各网络也有影像和声量。在杭州市区、县(市)同行上稿率名列前茅。对热心支持老年体育先进人物潘哲、吴育华、汪忠良、刘杭生等进行专门事迹报道。市老体协编发《建德老年体育》,每年表彰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每年争取承办省、市交流培训项目,邀请国家、省、杭州三级老体协领导亲临现场指导。2019年4月成功举办省老体协主席袁荣祥和20多个省市600多运动员参加的“建德草莓杯·全国迷你气排球”邀请赛,11月11日举办中国老体协主席张发强参加的“持杖走全国大联动”活动,同年中国老体协常务副主席盛志国在建德察看老年体育设施建设。本市各类大型活动,省、杭州市老体协领导及市委书记、市长、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级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均到场助力,扩大了影响力和宣传效力。

  9.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做到“有人办事、有章可循、遵章守纪、阳光运行”,及时对协会章程进行修订完善。本着“自愿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精神,建立和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会员、财务、场馆、财物管理制度和服务保障实施、会费收缴使用、老年活动安全承诺、会议、台账资料归档等制度。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功能型党支委与协会领导交叉任职。2023年新班子换届中,更加注重结构优化,由现任副市级领导担任老体协主席,正局级市管干部担任副主席,现任市府办副主任和杭大体育系毕业的副局级市管干部组成的班子成员。













  二、存在问题

  老年人体育活动是一项面广、量大、人多、线长、事繁的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主要是:

  1.存在多种不平衡和思想偏差。如城乡不平衡、男女不平衡、部门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即“三多三少”:城区活动多、乡村活动少,女同志参与多、男同志参与少,有实力部门活动多、“清水衙门”部门活动少。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参差不齐、与文旅结合的程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老年体育活动是老年人玩玩的活动”、“农村老年人农田干活都来不及”、“前些年大力培养1 人多能多资质,较难实现参加杭州市级以上活动的受众面、覆盖面和普及化”等等。

  2.场馆维护管理资金缺口大。老年体育培训中心、健身中心建成交付使用后,场馆日常维护、管理人员(3人)工资、水电费支出近30万,占用全年经费(62万)近50%。去年又更新2片门球场10万元,占总经费1/6,致使开展老年体育新项目、外出培训交流展示比赛活动资金短缺。目前正常运转资金每年需90余万元,缺口30万元靠社会赞助支持。周边县市区(桐庐、富阳等)场馆均由少体校或文广旅体局统一管理,经费不占用老年活动资金。

  3.老年体育专业人才缺乏。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绝大多数是“草根”出身,与现代老年体育发展不相匹配。近年不断增加新项目,但与新增运动成员不成正比,绝大多数都是老运动员去参加新项目运动,探索破解方法成为课题。

  4.设施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乒乓球馆、新项目木球场、嗒嗒球场、桌上冰壶等还没有专用场馆。















  三、工作对策

  1.围绕重点活动抓提升。2023年建德市老体协(不包括分会)主要工作(活动)安排81项。其中会议活动12项次、培训15项次、参加省老运会6项次、比赛交流27项次、杭州比赛19项次、省老年体协活动2项次。重点做好:一是突出活动的参与性、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广泛动员全市老年人积极参与进来。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工作(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提升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竞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切实做好安全保障,时刻将安全问题放第一位。四是建议社会体育公共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使用,并在有条件时规划建设新项目体育场馆。五是持续加强各类培训工作。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外,建议组织各级专业素质培训,如主席、会长、秘书长和新闻写作培训班等。

  2.围绕年度工作抓提升。围绕七届老体协“奋发有为全面推进新时代老年体育工作发展”总目标,努力做到“四化、五品、六位”。一是做到“四化”。常态化,把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日常的正常活动,大型庆典、节假日、群众性等健身活动都常态化进行;普及化,既要讲成绩,也要讲普及,让健身活动惠及更广泛的老年朋友,活动由城区向乡村延伸,抓精英向带动大众普及转化;精细化,固强扶弱、创新发展,让优势强项更强,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流程化,开展各项活动时,都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秩序册、宣传报道、总结、资料归档等正规流程操作开展。二是“五品”共推。即在老年体育活动中,努力“形式上品位”(由个人向小队再向大队集中发展,由省市联动向城乡互动和机关部门、社团、厂矿学校齐动,从大街小巷到公园广场及露天场馆、地域全覆盖)、“项目扩品种”(巩固传统强项,提升冷门弱项,培养发展现代老年健身新项,视开拓运动新成员是重中之重)、“内容提品质”(将“草根”自娱自乐健身活动,纳入到全民健身发展战略,提升健身方式方法、美化技术水平、提高观赏价值,吸引更多老人参与交流切磋,不断创新,提升技能,拉抬水准)、“素养树品德”(宣传表彰无酬任职老体专业分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大力宣传会员克服家庭困难参加健身和公益活动,宣传展风采、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工作创品牌”(各项工作积极做成品牌,争取省、杭州市先进,办赛事时要争取创最佳赛区,办培训课堂争取最优设计,内部组织分会建设、体协组织可创新聘用社会人担任名誉主席、会长,各级创建全国、省、市特色之乡都要积极参与,在一镇一品、一区一站、一村社一支队、一户一人员方面持续不断扩面)。三是要做好“六位”。明确老体协定位,工作及时到位,开展工作时不越位、不缺位、能补位,真正有为有位。

  3.围绕自身建设抓提升。市老体协为分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加强分会日常管理,每个分会都要从计划、总结开始做起,做好工作台帐,建立档案。加强场馆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加强安全管理,对用电防火进行检查,各项活动都要细查漏洞,无论室内户外,常用防护药品、器材都要常备,以防万一。加强技术管理,防止运动损伤,培养一批各个级别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明确使用范围、报销标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管理制度。

  4.围绕政策措施抓提升。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建议把推动老年体育活动作为政府的“银发工程”。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领导、整体谋划,思考文化体育工作如何推动百姓身心健康、精神富有。根据民生需求,在政策和财力上保证老年体育活动的展开。建议将老年体育设施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场馆维护费用列入政府财政保障。二是完善组织管理。加强各级老年人体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中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都要有效组织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吸纳老领导、老干部、老教师、老体育骨干等,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三是鼓励多项融合。促进老年体育+(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等)相关业态的创新发展。建议制定相关政策,结合各地优势发展各项老年体育运动。比如有传统和优势体育项目的村镇、街道、场馆,可以结合培训、旅游展开体育文化旅游和民宿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争取承办全国、省、杭州市的老年体育比赛、交流及培训项目,培育一批体育文化旅游示范区,拉动经济发展。四是加强科学研究。科学调研老年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尤其是精神共富的关系。由于健康老龄化和共同富裕都是老龄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目标,不同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其对人的影响,相关数据还有待进一步获得并研究。应联合体育专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及传媒专家等进行科学论证和跨学科研究,从而科学地推动这项“银发工程”。五是出台相关政策。建议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入到老年体育事业。各地各级可以优化组合,包括有效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市老体协准备引入诸暨市老体协对乡镇老年体育考核机制,作为政策扶持机制的补充。六是持续强化宣传。发挥宣传工作的“解疑、释惑、导向、启迪”等作用。坚持做好工作与加强宣传同步,坚持市级协会与基层各老年体育组织宣传同步,坚持谁参加活动谁负责及时投稿,做好分会、街道、乡镇、村、社区老年体育通讯员建设并加大培训力度,努力采取激励办法,将市老年体育宣传工作做得更好。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老年人体协 章志龙 潘国峰)

(责任编辑:尹添)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