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云南个旧:谱好“听说读写办”五部曲 奏响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新乐章

2023-06-08 08:4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年来,个旧市以“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凝聚起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围绕中心大局谱好“听说读写办”五部曲,奏响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新乐章。

  “听”民生需求,践行为民初心。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分类建立信息库,准确掌握全市各类老年人才信息,重点掌握老干部的爱好特长、居住社区等情况,组建“个旧市银发人才库”,形成条块结合、覆盖城乡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网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社区服务阵地,组织银发人才开展送医问诊、文明劝导、普法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72人次。个旧市关工委一直心系山区教育、情系农村孩子的成长,通过向个旧五中捐赠助学爱心款1万元,以实际行动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风气,帮助学生坚定人生信念、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


党风廉政监察员会议

  “说”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老同志“活党史”政治优势,组建“银发宣讲团”。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宣讲党史100余场,受众达1万余人次。结合“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主题活动,老同志梳理人生阅历、分享经验智慧。赵举老同志拿出珍藏半个多世纪的画册,分享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何跃林同志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到入党再到退休的感悟体会,讲述了自己入党的初心,工作的勤勉廉洁、退休后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余热的经历;退休党员姚琼仙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助人为乐的点滴故事,金湖东片区党委书记金树生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委书记在日常工作中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故事,他们的点滴故事为广大退休干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更是对退休党员“余热生辉”最好的诠释。


退休干部赵举分享红色故事

  “读”人情冷暖,助力基层治理。充分发挥老同志“活桥梁”威望优势,对具有不同专长的老同志“因材施用”,邀请担任业委会负责人、网格员、片区负责人、楼栋长、单元长,在推动各项为民实事落地、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和小区治理“堵点”“痛点”问题上发挥作用,有效助力基层治理;设立党风廉政监察员,强化社会监督,每季度开展一次党风廉政监察员会议,围绕收集到的党建融入城市治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社情民意等谈认识、定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市1000余名老干部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活动,有效把老干部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力量,在助力高质量发展、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贡献“银发”力量。


退休干部晋仲平

  “写”文献资料,记录时代芳华。充分发挥老同志“活字典”文化优势,引导他们挖掘党史资料,呈现地方改革成果。离休干部王筠参与个旧市党史抢救工作、积极学习党史,撰写了2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退休干部晋仲平帮助个旧市编纂了近50万字的《中共个旧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个旧历史》第二卷(1950—1978)。退休干部张俊挖掘、整理、撰写出地方史料30多篇,近20万字,撰写了《关圣宫前话当年—个旧轶事》、《关于朱德的<锡都个旧>诗》等文章。个旧市退管中心党政办主任林志鸿关注身边人和事,捕捉亮点宣传先进,撰写的《银发党员践初心 永葆本色献余辉》《耄耋老人 爱心不老--记个旧市退管中心屯选片区退休党员李文富》《赞个旧社区干部志愿者抗疫风采》等文章,让更多的身边典型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的榜样。


离休干部王筠手写心得体会

  “办”惠民实事,聚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老同志“活教材”经验优势,找准退休干部所能与基层所需与结合点,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专业优势。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建立个旧市“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原政协主席李文友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引入“杂交水稻之母”谢华安院士团队,接续袁老对水稻科学的探索精神,2022年亩产达1211.15 千克,在锡城街道戈贾社区哨冲居民小组建立个旧市“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市级老领导深入调研献策76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先生偕同滇南诗社、书法家协会的20名银发人才在哨冲建成洼居美术馆,完成40米书法长卷墙和书法印章装饰185幅,以农文旅融合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市关工委捐资助学

  (文图/个旧市委老干部局 雷姣)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