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新法 实现工作新突破——锡林浩特市开展老年体育健身工作的调查
2023-05-04 14:10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不经意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老年体协从2008年金秋10月成立至今,已历经三届,已走过15个春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老年体协、各街道办事处、苏木镇场老年体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锡林浩特市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老年体育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蓬勃发展、生机勃勃。
一、发挥老年体协组织作用,强化三项基本建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锡盟老年体协的领导下,市老年体协以“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坚持“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文化工作方针,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在组织全市老年人开展体育文化健身活动、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老年人体育文化健身事业蒸蒸日上。
锡林浩特市全市现有常住人口:34.99万人,60岁以上人口5.2万人,占总人口的15%。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文化健身活动的老年体育人口有33200多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4%。2012年底是34.5%,十年提高了29.5个百分点,老年体育人口比例全盟最高。老年文体活动、健身项目主要有门球、台球、乒乓球、气排球、草地高尔夫球、羽毛球、健身球、柔力球、健身球操、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健身气功、沙嘎、棋牌、竞技麻将、钓鱼、空竹、风筝、健步走等二十多项。
近年来,市老年体协把老年人体育文化三项基本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
(一)组织网络建设:组织建设是老年体协工作的基础。目前,在老年体协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4个苏木镇、5个农牧场,已全部建立了老年体协组织,同时建立行业老年体协2个,办事处、苏木乡镇级老年体协组织创建率100%。在基层一线,各街道办事处所有社区都已建立老年体协组织、苏木镇场部分嘎查、分场也建立了基层一线老年体协组织,创建率87%。不具备建立老年体协组织条件的嘎查、分场都安排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体协工作。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基本上达到了全覆盖。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大中型活动场馆: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体育文化活动场馆5处,分别是锡林郭勒盟体育中心(职业学院)、锡林郭勒盟老年人体育服务中心(老年体协)、职工活动中心(工会)、会展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除举办市里的比赛外,已多次承办全盟乃至全区的比赛,还承办了全国的老年人“健身球”“草原之路门球”等重大竞赛活动。
2、基层阵地建设:近年来,大多数老年人都移居到城镇社区,城镇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阵地已成为全市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主要场所。自治区老年体协搞的“123工程”,我市争取到盟区资金30万,武装了4个苏木(镇)、2个农牧场。2018年,为进一步改善社区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和各类文体活动的条件和环境,积极推动城镇社区老年人15分钟健身圈建设,盟里投资100万元,在全盟实施了城镇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工程项目,市老年体协争取到了40万元建设资金,为全市8个社区老年人活动阵地,配备了活动设施设备,改善了老年人健身锻炼的条件。
3、普及推广草原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
为在全市普及推广具有草原特色的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项目,市老年体协与锡林河草原文化旅游度假区双方合作,由度假区无偿提供4500㎡场地,老年体协负责项目建设,在锡林河草原文化旅游度假区建立了市老年体协草地高尔夫球、草地门球和草地气排球基地(简称“三球一地”),实现了体育锻炼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4、老年健身驿站
自2019年自治区老年健身驿站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市老年体协经与盟区两级老年体协联系协调,先后为我市争取到了5处老年健身驿站建设项目(分别位于:杭办青格勒社区、楚办爱民社区、巴办锡林社区、希办察哈尔社区、宝办回民社区),投入近40万元。其中三处已投入使用,两处因疫情原因可望今年安装投入使用。
(三)骨干队伍建设。几年来,通过组织老年人广泛开展各类文体健身活动和举办各类活动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了老年文体活动骨干队伍建设。截止2022年底,全市老年人体育文化健身活动的教练员、裁判员、指导员骨干带头人达到了3414人,现全市组建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绘画、威风锣鼓、老年模特等文体团队73个。
二、 以赛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组织老年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是老年体协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年人体育文化健身活动从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自主举办各类老年人专项竞赛交流活动。几年来,市老年体协每年都要组织老年人开展全市性的专项比赛或承办全区、全盟、全市性赛事活动10多次。到目前,市老年体协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体育健身交流大会),举办了两届全市老年人文艺汇演,(因疫情影响,第四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不得已推迟举办)。举办旗县市级老年人运动会在全盟尚属首例。三届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大会,直接参与人员4900人次,基层、选拔预赛影响带动了老年人超过30000人。除自己主办外,市老年体协还承办了两届“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全区老年人门球邀请赛,加强了与全区其他盟市老年体协的学习交流;在盟内,还承办了盟老年体协主办的多项赛事活动,在盟老年体协主办的三届全盟老年人体育交流大会上,市老年体协每届都要承办1到2项比赛交流项目,同时还承办了玛拉沁杯、北疆杯门球赛等全盟性赛事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旗县市(区)的学习交流;在市内,市老年体协承办了市文体局主办的锡林浩特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中老年体育比赛项目。
二是组队参加盟老年体协主办的竞赛交流活动。近年来,市老年体协组队参加了盟老年体协举办的所有专项比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三届全盟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大会上,市老年体协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连续三届夺得了全盟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大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气排球、柔力球、健身操、太极拳(扇)、扑克对调、羽毛球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此外,市老年体协还应邀参加了部分旗县市(区)老年体协的邀请赛。
在各项比赛中,为确保参赛人员的赛事安全,我们按照要求,严格把关,同时,市老年体协为市里的所有参赛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三是指导各基层老年体协自己举办的本单位老年人文体健身交流活动。3000多名全民健身指导员、辅导员和骨干带头人活跃在城镇、街道和各个晨练点,成为“草原明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居家健身锻炼的指导,创新健身新形式。号召老年朋友们要坚持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体活动相结合、线下活动与线上展示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居家锻炼的健身项目,坚持居家健身锻炼或线上健身锻炼,减少大中型集体活动。我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热情非常高,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居家或线上健身锻炼或小型、分散、科学、安全的室外健身活动,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健身活动形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
三、用心用情用力经营好老年体育文化事业
老年体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做好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将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当作一项崭新的事业去筹划和经营。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市老年体协坚持从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老年人体育文化事业的重要崭新的事业去筹划和经营性。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打造和完善:
一是,使体协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并不断地去完善,随着我市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老龄社会的深入,老年人这个群体逐渐增大,他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这么大一个群体,党和政府怎么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呢?老年体协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寓联于动,动中联系”,并不断更新,及时完善。
二是,使老年体协努力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并不断地进行巩固。因为体协老年人多,他们常聚在一起,好多互相都成为朋友,常常是一吐为快,有啥说啥。所说的话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对于负能量的怨言牢骚,我们及时释疑解惑,做到当时当地尽早化解,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正能量的言行,及时肯定,鼓励,放大正面效应。
三是,使体协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关怀重视老年人的“感知器”,并不断增强其灵敏度。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大中型体育场馆,到社区的文体活动阵地,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场所,可以说是星罗棋布,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玩有场地(冬暖夏凉,大中型场馆全天有开水),学有场所(老年大学),加上我们的高效服务,老年人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在不同的场合纷纷谢党恩,颂党情。我们及时把握正确引导,使老年人感觉老年体协就是他们的“家”。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市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了老年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意识和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全市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使老年人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的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
10年来,锡林浩特市老年体协先后被自治区老年体协评为全区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被锡盟老年体协评为“2013—2017年度全盟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同年,被国家老年体协授予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再次被自治区老年体协评为“2014—2018年全区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到201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锡盟老年体育文化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多名个人多次被评为全盟、全区老年人体育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文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老年体协 白国华)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