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夕阳”变“朝阳”——记江西省奉新县老年体协秘书长龚付生
2023-03-27 17:0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在江西省奉新县老年体协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名叫龚付生,今年75岁,退休前在奉新公路分局工作。他退而不休,学而不辍,2016年年底至今一直担任奉新老年体协常委、秘书长,7年来,在新岗位上的他就像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把“夕阳”变“朝阳”,办事风风火火,遇事知难而进,像年轻人一样玩文字、玩集报、玩手机、玩电脑、玩收藏、玩旅游......玩出了一些名堂,玩出了一番别样的人生嗞味。他多次获省、市、县表彰,2021年在县老年体协“双百”(百名健康老人、百名优秀老年体育工作者)表彰中,荣获优秀老体工作者。2022年10月荣获宜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首届“宜春公路最美夕阳红”。
不退休的“文坛兵”
年轻时的龚付生特别喜欢写作,在全省公路系统小有名气。退休前,他在奉新公路分局任党总支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政工科长,负责组织、宣传、文明创建工作。他常借去省、市交通重点工程(如昌九高速、九景高速,昌赣二级公路、赣粤二级公路,明月山大道、大万一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等工程)工作,每次均获工程指挥部表彰。那些年,他采写了一些重点工程的新闻报道,先后在《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江西日报》等媒体发表。他经常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他撰写的《公路色彩变奏曲》一文荣获宜春日报社举办的“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三等奖,《五梦皆圆》一文获“宜春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一等奖,获市委宣传部“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优秀奖。
龚付生在阅读
他在县老年体协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了工作,他骑烂了2辆自行车,更换了3部手机(因拍摄图片和视屏资料过多,导致手机内存不够),每年在市级以上媒体用稿近百篇,各种材料归档60余盒,参与编辑《奉新老体》《养生杂志》近60期。2020年12月在樟树市召开的省老年体育“两会”时,省老年体协主席钟裕贵在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表扬了龚付生的敬业精神。之后,龚付生又连续在2021年、2022年全省老年体育“两会”上被评为“网络用稿先进作者”。
老体协的“手机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数字化、信息化步伐加快,电子产品得到不断更新,不少退休老年人因此而落伍。但年过古稀的龚付生老师却紧跟时代步伐,除了在手机上发微信通知、看网络新闻外,还能打字改稿、收发文件,像年轻人一样将智能手机玩得溜转。
龚付生在工作
说起智能化,他感受颇深:退休前夕他曾有过退缩之心,觉得自己老了,没必要学这么多,后来在现实中发觉这一想法会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他还记忆犹新,有一次急需用钱,银行关了门,要到自动取款机上取,就在他一脸茫然时,幸好遇到了热心人,才顺利取到了现金。之后,他就潜下心来自学,并向自己的孙子学习数字化知识。“下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到奉新县老年体协任职以来,很多老年体协的工作,他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平常生活中,他不但能使用智能手机存取款,还能在手机上发邮件,到拼多多上浏览购物等,成为了老年朋友们羡慕嫉妒的“时尚手机数字化一族”。
新闻界的“报发户”
年轻时的龚付生平常喜欢写写画画,不时会有文章见报。他会把发表的文字剪下来,日积月累,整理成了自己的剪报集。再后来,他经过集报家的点拨,不但将自己的作品剪辑成册,还慢慢爱上了集报。他先集试、创、终刊号,后集特刊号、纪念号、百版号、连体报,再集异体报(如最长的连体报有1.6米,最小的报仅有名片大小,还有最厚的《郑州晚报》,达500多版)。渐渐地,奉新有个爱集报的龚付生名气大了起来,他的集报事迹先后在《光明日报》《江西日报》《中国公路文化》《江西交通》《江西公路》《宜春日报》《赣西晚报》和省、市电视台予以报道,他的家庭藏报馆事迹编入了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国集报之家》一书。
龚付生(左三)在报展现场讲解
2012年10月龚付生老师还在奉新县城举办了一次全省性的报博会,展出了党代会报,国内晚报试、创、终刊号报,大学院校报,集邮报等。他家里的挂衣橱、书橱、写字台,甚至贮藏室里摆放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报纸,由此,他还得到一个“报发户”的称号。2008年10月,他在第二届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2013年他在第三届中国报协集报分会理事会上,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
常言说得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康”。龚付生这位年过古稀退而不休的老人,通过玩文字、玩手机、玩集报,将“夕阳”变成了“朝阳”,活出了靓丽青春,活出了灿烂阳光,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文图/奉新县委宣传部 熊斌)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