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暮景色彩美 凤翔湖畔太极乐
2023-03-06 12:21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凤翔湖面,波光粼粼,湖风拂面,白鹭轻舞,水鸭游弋,鱼翔浅底。早春二月,湖边殷红的海棠花开了、洁白的木棉花怒放了、花团锦簇的樱花被点燃了;垂柳绿了、紫荆露蕊了、桂花树更翠了,万木春天竞自由!凤翔湖畔,接连不断的人流,有的环湖急驰,健步如飞;有的漫步小憩,指指点点;有的边走边看,遇到佳景,三五个年轻姑娘就会聚在一起,摆弄倩姿,取景拍照。在凤翔湖广场,有很多花甲老人,穿着太极服,随着音乐的节奏,在练习太极拳。那一伸一展,似白鹤亮翅;一招一式,如抱虎归山;那专注的情景,认真的神态,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绝不亚于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祟拜!这中间,有习剑扇的、有舞棍棒的、有抽陀螺的、有响篁竹的、有打乒乓球的、有放风筝的;也有下象棋的、唱歌的、吹笛子的、拉二胡的、弹吉他的;还有自带音箱,放着音乐,跳广场舞的、跳交谊的、抛柔力球的。这些老人,在全民健身文体活动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幸福地生活着,健康地玩乐着!
一、练拳六十载,勤耕不辍显仁心
双流区东升街道花月社区的杜文谭老师,酷爱太极拳。从14岁开始,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习练太极拳,至今已经历了整整60个春秋。由于坚持常年练拳,一辈子练拳,杜老师的身体一直很好。童颜鹤发,两眼炯炯有神,耳聪脑灵,腰杆板直,行走有力。据他说:从来不吃药,也从来没有吃过药。如果遇到伤风感冒,或不舒服 ,就练拳,练八段锦、或站桩,以此打通经络,消除病患。因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凤翔湖畔,有不少的太极拳爱好者,都在跟他学。杜老师也不负众望,认真传授。从基本的拳架到拳式,一点也不含乎。每练一段时间,他就提出要求,并逐个检查。比如对外形动作的要求:“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太极拳爱好者,就在他的要求下,天天练,月月练,一练就是一年半载,甚至更久。如果外形动作通过练习达到了要求,就要向更高级别发展。就是内气功练习,这个名称叫“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内三合”是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如果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太极高手了!为什么有些太极爱好者为实现这个目标,锲而不舍,终身奋斗,就是这个原因。除了实践之外,杜老师还在理论上给大家介绍了《易经》的阴阳说、《尚书洪范》的五行说、《黄帝内经》的经络学,以及儒、释、道的医学理念,老子、庄子的哲学思维。所以,太极拳被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这也是炎黄子孙集体智慧的结晶。
杜老师还是一个医道高手。对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均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这个方法既不吃药、也不打针、就是采用经络治疗。不管是练拳,还是外出办事,他都背着一个白色的帆布袋,里面装着木捶、木钉等。在他治好的患者中,有一个耳鸣的老者,硬是用木捶、木钉不断地敲打风池穴,居然听见了声音,其仁心可鉴啊!
二、勤练太极,老当益壮
家住彭镇的黄佩英,慈眉笑脸,眼睛明亮,双唇微红,双耳微垂,厚实。古铜色的脸庞,丰富饱满,这不仅显示出她刚毅和果断,而且显示出她慈祥和善良,更显示出她温暖和福相。身体壮实,走起路来,风尘仆仆,虽然今年已经75岁了,但一点也不弯腰驼背,一点也不显颓唐和萎靡。
每天早晨6:30就起床了,穿衣、展铺、叠被、洗脸漱口、梳头、煮早餐。在忙完生活锁事后,她便往挎包里装上水杯、雨伞和音箱,最后穿上太极服,背着挎包出门了。在彭镇地调所站乘上804公交车,到东升街道艺术公园站下车,再步行10分钟,大约7:20分左右才到凤翔湖同拳友会聚。会聚后,大家自由地在一起站桩,一站就是半个小时。站完桩后,休息片刻,她就拿出音箱,播放85式太极伴舞音乐,招呼各位拳友排好队,站好位置。随着音乐的响起,练拳就开始了。黄大姐的拳,练的舒缓、自然、圆润、饱满,可以说做到了“左右相随,内外相合”。
春去秋至,寒来暑往,黄大姐从彭镇到凤翔湖乘车来回练拳,已经历了五个春秋。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她坚持练下去呢?她铿锵有力地回答是:对太极拳的爱好、对老年余生的幸福追求!是的,她把太极文明传承过来、发扬下去;把太极精神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由于对太极拳的执着追求,自练拳以来,不仅没有感冒过,没有吃过一片药,而且还连续四年,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坚持洗冷水澡。真不简单啊!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体还这样棒!
三、练习太极拳,战胜病魔
陶玉兰,74岁,住双流区卫生局家寓院。2019年春节前夕,她在华西医科大学做了乳腺癌双乳切除手术。由于恐惧,加上化疗,造成了身体机能的强烈反应,心慌、失眠、厌食、疲倦、疼痛难忍。对生活下去几乎失去了信心。有一天,她沿着凤翔湖边散步,看到蓝蓝的天空,盈盈的湖水,嬉戏的孩童,感觉生命多么美好,活着多么美好!散步到15号楼旁时,看见有人在练习太极拳,玉兰大姐按照女儿在家时的嘱咐:为了改善手术后的生理机能,应想办法练一练太极拳。于是她来到习拳队伍中间恳求“入伙”、请求练拳。在教练程尚清老师的教授下,加上天天坚持,勤学苦练,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自我感觉就好多了!心悸、失眠得到了改善;厌食、疲倦得到了控制,疼痛也缓解了许多。玉兰大姐在心里感叹!我感恩太极,是太极拳的修炼,使我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使我有了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后来,又练习站桩,每天坚持上午站半个小时,下午练半个小时,这一练就是两年。现在,失眠患疾已彻底消除,一到晚上,只要上床躺下,不会超过10分钟,就会安然入睡,中途也难醒,一觉到天亮,感觉真舒服啊!
四、练拳站桩,恢复健康
退休教师唐健心,据他说:身体一直有个顽疾,就是大便不成型,稀便。吃了再好的食物也没有吸收,营养也被排泄出去,因此,身份素质不好,并长期消瘦。大医院,小医院,去看了不少,药也吃得无法统计。各种偏方、祖传秘方也用遍了,就是不见成效,他对吃药也失了信心。后来,唐老师接触了经络学说,研究了“原始点”按摩,并办起了“原始点”培训班。运用“原始点”经络治病的原理,还治好了不少的患者。但是,他消化系统的问题一一大便不成型,始终没有解决。他的太极老师一一程尚清,就教其练习太极拳、练习站桩。于是,就一边练习太极拳,一边练习站桩。唐老师说:自开始练习站桩以来,每天下午3-4点,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站桩时间,比上班还准时、还自觉。大约练习站桩才2个月时间,自已消化系统的疾患就解决了,大便成型了,人也胖了,脸也有血色了。看来,通过站桩练习打通了血脉经络,恢复了生理机能。站桩,不是药物,却胜似药物。
感恩太极、感恩站桩!并祝福所有老年朋友们的桑榆晚景:色彩更艳丽、生活更幸福、身体更健康、余生更美好!!
(文图/双流区东升街道老体协 何汉中)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