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我与老年人体协的故事
2023-01-16 08:5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岁月是什么?雁过留声,人过留痕。
朋友圈在晒过去的一年,岁月留下的印痕:有晒书单、晒娃、晒心塞、晒咩了的……最多的竟然是“你羊了吗”,就像以前见面问候语“你吃了吗”,还多些频度呢。
2022年岁末,当敲下最后一个字符,接了陈老师电话,告之我的某篇作品刊登在《老年体育》报了,表示热烈祝贺,并讲要再接再厉。我连呼同贺,将会倍加努力的。
说起陈谋勇老师,我们认识已有20多年了。他原是无锡县(锡山市)惠山区建设局干部、部门负责人,文笔相当了得,发表文章数十万字,出版过个人专著《城建走笔》《情系城建》《行走—陈谋勇散文选》等。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我俩曾经多次抽调惠山区学教活动办公室,我兼任宣传组副组长,陈老师后因主持局科室工作故没有到位。但他写稿热情未减,时常有稿件送来,甚至下班后还匆匆赶过来,亲自把稿子交给我,千叮万嘱一番;期间还经常通电话,那稿子堪比他的“亲生儿子”。可见,陈老师的敬业精神、主观能动性、以及抓落实的“劲道”是很足的,不由让我对他非常钦佩、敬重了。所以,尊称他一声“老师”,既是表达向他学习之意,又是对他实干精神的充分肯定。
陈老师退休后老当益壮,人十分地“抢手”。他先后在《无锡日报·惠山新闻》、区委老干部局、区老年人体协发挥余热,接着又在无锡市、惠山区老年人体协大显身手了。
我与老年人体协的故事,因为陈老师的缘故,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实,我就写作一途,本是半路“出家”,始之于爱好、兴之于工作、为之于责任,而且大部分都是给我的“命题作文”。虽则有时不得已而为之,但凡当人家拿去运用了、抑或正式发表了,心里亦然欢喜,也会催生些成就感的。
那时候,陈老师与我联系说要老年人体协相关的文字,我断断续续发些镇(街道)老年人体协的活动报道和先进人物典型给他用了,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又拉近了一步。常常夜里12点多了,手机突然跳出他“飞来”的信息,说:你某篇刚刚刊用了,又来一个“大大的爱心送给你!”微信表情,把我的瞌睡虫瞬间全打跑了。我感叹道:“三更半夜了,还在维护市老体网吗?”他答:“是的,白天有活动,要写稿件、在编《太湖乐天》《惠山乐天》等,只有夜里有空发稿啊。”我无语,深深被他折服了。
2021年元月,“天上村前”项目启动,我们区作协受命采写“天上村前”100个历史文化小故事,经数月紧张繁重创作,最终修改形成《“天上村前”故事集萃》定稿本,准备在《无锡日报》连载,并将汇编书籍。陈谋勇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在“乐天无锡”网站选用,并建议我署名为街道老年人体协通讯员,还说他即将不再担任网站主编了,有稿子可尽快发给他。就这样,在他关心支持下,“天上村前”小故事在“乐天无锡”网站发布了20余个。
更可贵的是,他对各位老体通讯员发自内心爱护与推介。他多次约我去采写资深优秀通讯员余剑英。2022年“双11”当天,我开车接了陈谋勇、张伯洪俩位老师,一起到前洲街道采访青城快乐志愿团创始人、街道老年大学校长余剑英老师,整整一上午被余老师事迹感动不已:她在度假期间写项目计划书;放弃旅游自费到邻市学习取经;为找活动演出服从梯子滑下地脚筋断裂,躺床上靠一部手机“遥控”指挥公益、撰写报道,稍好后又一瘸一拐到公益现场……
写作的冲动抑制不住,我们很快撰写出题为《播撒文明,演绎最美“夕阳红”》《余剑英: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面鲜红旗帜》,分别在《无锡日报》《老年体育》报等刊登。
陈谋勇老师还把市网新主编仲琴老师热心介绍给我,仲琴老师与陈谋勇老师一样,对我们十分友好,要我们把文章发网站邮箱,以供向上一级推荐,还“升格”我为区老年人体协通讯员。在老师们关爱下,去年我共有六、七篇作品被《老年体育报》、“深报”刊用,还有约数十篇文章在“乐天无锡”网站等发布。
2023年元月3日,陈老师发来图片,说我的诗词《美好明天》又登载在元月3日《老年体育》报“文苑”上。在此,我衷心感谢老年人体协及媒体老师们,在新的一年将继续笔耕不辍。
岁月留痕,我想:那还是留下一点作品吧。
(文/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委宣传部干部、惠山区老年人体协通讯员 胡建琛)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