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练功场上的“不老松”

2023-01-11 09:35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在洛阳市偃师区有位健康老人,60余年的健身积累使他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虽因年迈步履些许缓慢,但身板硬朗、鹤发童颜,思维敏捷、声如洪钟,言语幽默、心态乐观。他就是偃师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老会长陈万昶。

  陈万昶1932年生于一个贫农家庭,胸怀报国之志的他16岁就离家到边远的西藏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戍边战士。艰苦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作风,也为他日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健身不言弃打下了基础。陈万昶与太极因病结缘,在部队住院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见到了病友习练太极拳,听说太极拳健身效果很好,他便悄悄地跟随练习,果不其然,渐渐感觉身体得以康复,越来越有力量,他更是对太极拳行云流水的一招一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病好以后,便对太极拳爱不释手,随着之后的转业、离休、创办偃师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研究会,他一练就是60年。

  练太极让他几十年在同龄人中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用他的话说就是“几乎很少感冒,同事亲友们都说我啥时候都看着那么精神”。几十年来,陈万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练上2、3个小时,傍晚再练上3个小时,练功场上总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姿,敏捷的身手,太极拳、刀、剑、棍无所不能,挂、撩、劈、刺游刃有余。体格康健,技艺精湛的他曾在全国、省、市各级太极比赛中获奖,各种奖项不胜枚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得益于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勤学苦练,他还买来各种太极拳书籍,有空便仔细研读,揣摩习练感受,为了提高技艺他更是不远千里到北京,到省会郑州,到太极拳发祥地温县去求学、参加培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陈万昶自己因太极健身受益后,便不辞辛苦当起教练员,宣传推广太极拳的健身好处,让周边群众都从中收获健康。他教起拳来不怕辛苦,不讲报酬,不论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不论家庭主妇还是机关干部,他都认真细心、不厌其烦,只要是来向他学习的,一视同仁、有求必应。多年来,他办公益太极拳培训班无数期,教授学生上千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陈老师”。德高望重的“陈老师”还受到洋学生的赞赏,2004年夏末,一批赴偃师学艺的俄罗斯友人求教陈氏太极拳,陈万昶带领助手在语言障碍、教学困难的情况下,不怕辛苦,一招一式反复示范,硬是手把手让他们在短短几天中掌握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刀、陈氏剑等几个套路,学习结束,俄罗斯拳友连声道谢、依依惜别。

  就是这样一位教拳严谨的老教练,却更是一位仁爱慈祥的老前辈,他对待学生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只要学生有赛前训练,他总是前往训练场,给他们纠错、提高技艺,帮他们带音响、放音乐,使学生们由衷感激,动力信心倍增,训练更加刻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在陈万昶的带领和对偃师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研究会几代班子的支持下,偃师太极拳爱好者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太极拳组织由城区延伸到村镇,群众广泛习练太极拳已成为偃师体育健身的一大特色,该地区也因此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命名为全国首批“太极拳之乡”。

  如今,每当晨曦日暮,这棵练功场上的 “不老松”依旧舞枪弄棒乐此不疲,他用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引领着大家,用科学的健身方法指导着群众,他的太极生活演绎了“健身是健康的源泉、长寿的秘诀”。

  (文图/洛阳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王辉)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