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前洲柘塘浜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
2022-09-16 08:53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近日无锡又传喜讯,惠山区前洲柘塘浜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该市同获殊荣的还有梁溪区广益街道尤渡社区、新吴区梅村街道梅荆花苑第一社区、江阴市周庄镇倪家巷村和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
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柘塘浜社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43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677人,占比21.54%,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社区以“宜居村”建设为抓手,既重视人居环境“硬件”改善,又着力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等“软件”提升,大力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高度重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社区以打造“安全、便捷、贴心”的为老服务为目标,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工程,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空间友好,营造安全舒适的老年友好空间。
“惠民空间”微改造。社区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老年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心服务”老人笑。依托微型消防站,建立巡防和紧急救援网络,安排专人定期开展水电煤气等安全隐患排查,向独居、空巢、重残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维修服务,让老人“暖心”;环卫外包、厕所革命、河塘整治、清角亮点等多措并举,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整洁宜居的环境,让老人“舒心”;不断加强对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因地制宜推进建档立卡户的适老化改造,为60岁以上老人统一购买“安康关爱”意外伤害险,指导有需求的失能失智重残人员,购买长护险,让老人“安心”。
服务友好,营造便捷多元的老年服务网络。
公共医疗资源丰富。惠山区康复医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的中心地带,为老人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依托“惠医疗”物联网服务平台,设立“健康E站”,志愿者配合家庭医生,开展健康宣教和健康监测服务。老人只要轻刷身份证,就能快速建档立卡,血压血糖等监测数据计入“健康档案”,与家庭医生实时共享,享受健康宣教、慢病管理、常见病诊治、失能及阿尔兹海默症预防、中医康复、预约诊疗等一站式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便利。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乒乓活动室、书画小屋、“老友茶吧”棋牌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1200余平米的邻里互助场所。社区制定《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探访制度》,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四方结合的方式,与建档立卡户、独居、留守、失能、重残的老人进行“一帮一”结对,发放服务卡,并提供探望谈心、量血压测血糖、代购药品、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等爱心服务,全方位满足困难老人的生活需求。整合“三官一律”进社区、专业人士“为老服务智囊团”等志愿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维权、防诈骗宣传等公共服务。
科技助老安全智能。依托“惠医疗”物联网平台和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提供包括“健康E站”固定监测、携带“智慧5G工作站”上门服务、佩戴自助式产品和家庭场景下的各类智能服务设备,如各类报警器、一键救助等四种健康监测方式,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让智慧养老成为现实。社区还组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以老年人日常出行、就医、办事、消费等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教授包括手机常见APP注册和使用、门铃码申领、网上挂号、防网络诈骗等多方面内容,帮助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跨越“数字鸿沟”。
人文友好,营造积极友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多方助力,为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社区邀请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爱心企业和商户、专业人士为老服务“智囊团”和乡贤代表等加入“社区长者关爱联盟”。成员各自认领老年人的“愿望清单”,有帮助购买老年人自产自销的蔬菜;有主动为困难老人提供公益岗位;有为老年特色团队活动提供支持;有结对帮扶困难老人等等,在大家共同助力下,社区为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集聚卫生服务中心、区康复医院和敬老院等优势资源,实现“居家养老10分钟生活圈、社区养老20分钟服务圈、机构养老30分钟拓展圈”三圈叠加,打出老年友好的“组合拳”。
建言献策,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致力于满足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社区81位党员和33位居民代表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别占比50.62%和54.55%,作为居民自治、党群民主议事会的主体,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建言献策,在疫情防控、全员核酸检测、发动疫苗接种、老年人门铃码注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展现自我,自娱自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成立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分校、“向阳花开”志愿者服务队等老年组织,鼓励老人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加入“向阳花开”志愿者团队、“银发生辉”宣讲团、“红袖标”义务监督队、老年舞蹈队、门球队、腰鼓队、空竹队、戏曲团等特色团队,参与公益和公共文体活动;积极参与新春联欢会、惠畅小剧场演出、各类团体竞赛、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公益和公共文化活动,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也逐渐从“受抚养者”,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者”,奏响了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交响乐”。
氛围浓厚,孝亲敬老弘扬文明新风。
社区设立孝老爱亲“红黑榜”。对上了“黑榜”,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可暂停或取消股份制分红。与“敬老文明号”青城快乐志愿团,联合开展“弘扬时代文化,守望优良家风”创投项目,举办“家风家训好传承”主题晚会;“道德大讲堂”模范事迹宣讲;在河道边布置“家风文化”宣传道旗;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评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1人;孝老爱亲“无锡好人”1人;53户文明家庭;2户最美家庭和21位优良家风传承人。
培育积极老龄观,鼓励发展“银发经济”,强调老年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和身份认同,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自主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发挥81位党员、43位“网格管家”和“向阳花开”志愿者等居民邻里互助队的作用,让更多人低龄老人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认同。邻里互助,拓展社区养老的“朋友圈”。
社区“向阳花开”志愿者服务队于2020年10月完成注册,现有志愿者200余人,其中老年志愿者60余人。每年为金婚老人送祝福,做传承优良家风的“接力者”;发挥资源优势,特色维权调解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定心丸”;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志愿者们用心用情服务,端午的粽子、夏至的馄饨、中秋的月饼、重阳的年糕、冬至的团子温暖了老人的心,也让老年人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老龄委、老年人体协 莉雅 雨晨)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