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坚持长跑50年的杭州耄耋老人周来大
2022-08-29 09:0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8月27日4点,周来大就背着水壶,离开铁路杭州东站附近、机场路里街的家,沿环城北路、延安路跑步。5点到达西湖断桥与队友会合,再沿白堤、杨公堤、龙井支路、茅家埠、灵隐路折回,共跑20多公里,提前完成8月份长跑300公里的目标。他每周3次以上长跑,已坚持50年。
1941年10月出生在浙江诸暨干溪坞村的他,4岁时父亲被日本兵打死。曾生育3男3女、未再嫁的母亲,依靠兄弟将他和2个姐姐带大。1953年7月,他跟着母亲来到杭州,在祖庙巷小学开始读书。1958年7月在杭6中辍学,到杭州海潮橡胶厂当了工人。1963年入党,从电工组长一步步干到副工段长、分厂工会主席、党总支书记。1998年9月在萧山分厂设备科长岗位退休,又返聘留用了11年。
与长跑结缘,是1972年,厂工会组织长跑队,挑选了他。在省队退役选手的引领下,每天4、5点钟开跑,每天跑15公里左右。他调到萧山分厂工作后,有一次分厂厂长看到厂车上没有周来大,就问“周科长没来?”工友告知:“周科长早就跑步到厂,洗澡、用完早餐,上班了”。这年,他上班跑步已坚持10多年了。
他已参加43届马拉松比赛。1983年3月首次参加杭州首届全马比赛,42.195公里全程,他跑了3小时49分47秒。后来陆续参加杭州西湖马拉松、西湖桂花马拉松、中日马拉松等共26届。曾经8次参加上海马拉松比赛,1996年他以最快速度1小时27分47秒跑完上马半程,获第8名。后来参加江西瑞金半马、南昌和苏州马拉松、开化半马等等。今年他仍有梦想,争取下月参加诸暨祥生西施马拉松比赛。2020年,他被浙江省老年人体协评为“健康老人”。
他做区长跑集训队长兼教练长达12年。共组织120人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从未发生过事故。杭州的山路、马路,他们共设计了13条长跑比赛线路,一一跑过赛过。今年8月14日早晨,他与200跑步爱好者参加杭州上城区里西湖4公里跑步邀请赛,他年龄最大但仍获得70岁以上组第7名。
他因长跑保持了自己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他一生中,曾于23岁患急性盲肠炎,被救护车送进杭州第四医院。母亲远在诸暨,单位车间主任代表组织签字动手术。后来,他喜欢长跑后,就没有再住过院。平时,感冒都很少。长跑容易伤膝盖,他就总结出防范膝盖损伤的经验。早上起床后,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用热毛巾擦膝关节;长跑10多公里后,将液体云南白药喷在膝关节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跑步速度和量逐渐降低。良好的身体带来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天总是看他笑呵呵的。与笔者说话滔滔不绝、不觉得累。
他夫人比他小10岁,大力支持他长跑。每临比赛,夫人总会做好牛肉、大豆等有好营养的佳肴,使他有充沛的精力完成比赛。他说:“喜欢长跑并不是为了比名次,主要与自己比,给自己带来好身体好精神。战胜自己,拥有梦想,长跑50年,不管风雨变化从不间断、从不放弃。不管在公司上班,还是在钱江长跑队或上城长跑队都坚持。12年当教练和队长都同集训队员一起跑,需要队员跑的、做到的,必须自己先行、做出榜样。现在仍然坚持每周跑50至60公里雷打不动。人需要意志,长跑更需要顽强拼搏精神和毅力,勇于流汗水。每周二四六到断桥集合拉练,其它去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来回跑十几公里。高温天气早晨4点至7点长跑。长跑已是我生活一部分,是我第二生命,为家庭跑,为健康快乐跑,生命不息,长跑不止”。
“我拥有过,我享受过,我梦想过,我征服过,我坚强过,但我从来不后悔过。人生需要拼搏,需要勇气,更需要不放弃。跑步不是练成飞毛腿去炫耀,更不是拿上一张奖状去显摆,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己身体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当跑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它也就成了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就可以以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我始终认为一个长跑队始终要抓住长跑重点,否则就失去长跑队的意义。队长、教练自己要热爱长跑,勇于作表率,才能使队员相信你拥护你。我在单位、在社区都是这样的思维。长跑是用汗水换来的,自己需要主观上去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跑步很枯燥、会非常累,但当你到达终点,到达今天设定的目标时,无语伦比的享受和甜美是其他任何人都享受不到的!”周老在微信上与笔者留了许多言。
(来源/杭州市老年人体协 潘国峰 章敏)
(责任编辑:尹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