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黄山开放大学优势赋能“老有所学”服务实现“老有所乐”

2022-07-12 09:17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2022年6月30日,黄山市政府批复黄山电大更名为黄山开放大学,赋予黄山开放大学办学新使命和新任务,既由原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这一个单元里实行高等教育资源(含学历资源)的开放,转向开放大学高等教育资源(含学历资源)的多元(如社区大学、老年大学、农村社区大学、农村老年大学及继续教育等)有序开放。

  

  黄山开放大学(原黄山电大)自于2018年11月成立黄山市社区大学、2019年成立黄山市老年开放大学以来,主动担当社会服务和老年教育功能,应对市域人口老龄化,创新老年开放教育,与社区、企业和村委共建学习中心,将课堂设在家门口,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帮助更多中老年人就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爱好,找寻自己的幸福“夕阳生活”。

  2022年,黄山开放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部署的“完善服务、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助力实现3年内市域老年教育人数“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推出了老年教育“微改革”服务,制定和落实黄山开放大学“老有所学”行动方案,取得了办学经验:

  一是积极调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学校与市人社局、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等部门座谈和研讨,加强与市老年大学、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各街道和乡镇社区合作办学,发挥开放大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组织管理、教育师资、理论研究”五大优势,充分挖掘自身办学潜力和活力。6月28日,“银龄颂党恩,喜迎二十大”2022年黄山市中老年“庆七一”线上健身跟我学系列培训活动成功开班,此活动的筹备历时近两个月,由热爱老龄事业、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老人牵头,黄山开放大学与市老年人体育等10家特色协会广泛参与,活动得以成功开展。

  二是体系联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黄山开放大学紧密结合黄山特色,探索社会力量办老年教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发挥体系办学优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聘请专业技能人才补充老年教育师资,并建立一支银龄志愿队伍。2022年5月,黄山开放大学与黄山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携手共建,补充国家级教练员20位入学校师资库,精心打磨示范课,制作了10个“老有所学”公益健身培训课,线上健身跟我学系列培训活动顺利开班,我校已同步开通线上“银龄课堂”,并向各社区、乡镇推广,其中太极拳、柔力球、健身瑜伽、手杖操、凤阳花鼓操受到市域中老年群众喜爱和好评。校领导及部分教职工加入银龄志愿者,参与了安徽省“重走长征路,喜迎二十大”中老年人健步走大联动活动。

  三是场所拓展,增量教学,提质增效。基于同行业、乡镇和村开展各类座谈会,研讨“老有所学”,助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建立合作办学机制,我校已计划扩容和延伸拓展老年教育学习场所,通过试点打造市域社区老年教育示范点和乡村老年学堂,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充分利用全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徽文化传习展示馆等场所资源,建立老年校外实践基地,增量教学实现提质增效。现学校与市人社部门联合在屯溪水心亭社区打造社区老年智能教育中心,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惠民利民”社保业务智能培训服务;学校在休宁县渭桥乡上前村设立“老年学堂”,探索乡村老年教育新途径;黄山开放大学首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小练革命展示馆挂牌。

  当前,黄山开放大学正重新搭建新型终身教育智慧校园,聚集四大平台功能,助力暖民心工程,落实老年教育“微改革”,服务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体系。一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老年教育模式,进一步与老年大学深度合作,深入各社区、乡村学堂开展线下课堂,按照学员的需求实行灵活而有效的调配培训内容;二是立足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更多有地域特色、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新安医学保健、徽州非遗技艺、徽剧表演、徽茶文化等。三是与市教育局、市老干局等部门联合,聚焦活力之城建设,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行动和黄山市“终身学习品牌”、“百姓学习之星”评选活动,助力教育部门搭建发挥余热平台,实现“老有所学”和“安心托幼”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极大程度地提高老年教育的比例,确保今年底完成全市既定任务,力争实现3年市域老年教育覆盖率达30%以上的目标,真正实现让全市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领域新亮点。(文图/黄山开放大学副校长,党支部书记 胡玲)

(责任编辑:刘嘉豪)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