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爱乐老人放歌安定广场

2021-03-24 07:16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每天上午,如皋市中心安定广场西北角的长廊里,都会飞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这歌声,来自一群爱乐老人;这歌声,已在广场上空飘荡了十多个年头;这歌声,又感染了周围的人们,吸引他们驻足聆听。


民乐队伴奏

男女生对唱

女生小合唱

  记不清是哪年哪月了,只知道十几年前,原如皋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蓝俊和几位老年音乐爱好者,每天晨练结束后便聚集在这里,唱唱老歌,练练嗓子。他们坚信一条,歌唱能让人快乐,让人健康长寿。就这样,人越聚越多,每天上午8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唱歌。每年从年头唱到年尾,从未间断。去年一直唱到大年二十八夜,大家还不愿散去。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现年83岁的朱有银,是丁埝镇原大队会计,也不远30里准时赶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唱歌。他的声音宏亮,催人奋进,边唱还边做动作,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其中。现在,正常在这里唱歌的老年人有五十多人,其中古稀老人有一半。年龄最高的吴悠已到米寿之年,他原是加力初中的教师,每次唱歌能连唱几首,一气呵成,展示了长寿之乡老年人的歌唱风釆。


82岁的陈秀芳在演唱

女生独唱

     这些新时代的老年人也不甘寂寞,他们跨越数字的鸿沟,为歌唱建起了两个群。一个取名为"心连心歌舞队",有22人;还有一个叫"长寿之乡夕阳红歌咏会",102人。73岁的赵源热心为大家服务,担仼群主,重要活动拍成视频,发到群里,让大家共享。他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准时到场。别人唱歌,他拉二胡伴奏,还自备音箱和麦克风,无偿提供歌友们使用。"我们一直以唱红色经典歌曲为主,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大庆之年,更应放开歌喉,用红歌讴歌党的丰功伟绩。"76岁的谢日华在现场这样介绍说。原是初中语文老师的他,退休十多年来一直弦歌不断,不看歌谱也能连唱二十多首。虽然年已古稀,可他歌唱的豪情未減,壯心不已。歌友唱歌时,他总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担当起教唱和指挥的任务。他在教唱中的细心和耐心,对待歌友的热心和爱心,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双人表演唱“夸夸如皋新面貌”

谢日祥指挥老年歌唱

赵源为老年人歌唱伴奏

     安定广场是一个到处洋溢歌声的地方。在广场中部还有一群爱乐老人在歌唱。这里,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也没有让人荡气回肠的高档音响,有的只是他们自带的队旗、乐器和塑料凳子。白色的队旗上印有"如皋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民乐艺术团"十几个大红字,高高地飘扬在广场的上空。现场的演唱者大多头发花白,但不要小看这些老人,他们拉的二胡,弹的月琴,吹的笛子,如行云流水,连贯流畅。边弹、边吹、边唱、边表演,就是一个小型音乐会。虽然不能和年轻人的热烈奔放相比,但演奏演唱的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谁不说俺家乡好"、"再见了,大别山"等等,唱得热情投入,悠扬抒情,不禁令人回忆到,就是这些歌声伴随自己度过那青春的年华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双人表演唱"夸夸如皋新面貌"歌颂的是如皋改革开放的新气象。热情风趣的表演,让人在笑声中不断释放出活跃的激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82岁的陈秀芳,忘记了年龄,中气十足,连唱"纺棉花"和"漁家姑娘在海边"两首曲子还不过瘾,不肯放下手中的麦克风。看着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唱响生活新时代,又让人真正体会到,快乐其实很简单,每天对着麦克风吼上几嗓子,不为老所累,这样老去不也是挺好吗!

  (文图/如皋市老年人文化体育协会通讯组  姚迪生)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