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凤阳老体协“送非遗进社区”展演受欢迎

2020-11-30 12:4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11月27日下午2时许,虽是雨后初晴,气温只有6——7度的初冬天气,但是凤阳县鼓楼广场上却人头攒动,弦乐声声,热浪滚滚,由凤阳县老体协和府城镇综合文化站联合举办的“送非遗进社区”展演在此热闹开演。

  县老体协下辖的泗州戏分会、孙凤华泗州戏团、鼓乡艺术团、鼓之韵艺术团、蓝天艺术团等艺术团体为广大市民送上了一台以国家级非遗艺术凤阳花鼓和省级非遗艺术泗州戏等精彩节目为主的展演。精彩的演出吸引了数百名中老年凤阳花鼓与泗州戏的爱好者前来观看,让他们在家门口欣赏到了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过足了一把“戏瘾”。


县老体协鼓之韵艺术团表演凤阳花鼓《凤阳是个好地方》拉开演出序幕

凤阳县老体协鼓乡艺术团表演的国家级非遗艺术项目之一凤阳民歌《王三姐赶集》精彩瞬间

淮河流域知名的泗州戏新秀、凤阳县老体协凤华泗州剧团团长孙凤华表演的传统泗州戏选段《杨三姐告状》

  鼓之韵艺术团的凤阳花鼓表演唱《凤阳是个好地方》,鼓乡艺术团凤阳民歌表演唱《王三姐赶集》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他们柔美的舞姿和真情的演绎,把凤阳最具代表性的非遗艺术独特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赞叹。泗州戏分会和孙凤华泗州戏剧团的传统泗州戏《彩楼配》、《杨三姐告状》、《十八相送》、《拾棉花》,让年长的“戏迷们”找到了民间俗称“拉魂腔”经典唱段 “拉魂”的视听感受;新编的泗州戏表演唱《红梅赞》、《凤阳美》、《迎来新中国遍地春光》为老曲新词,体现出非遗艺术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人观后更具亲切感和时代感;新编的泗州戏小戏《三婆媳》、《懒大嫂赶会》,通过传统的泗州戏演唱,融入来源普通百姓生活间的情节与故事,寓教于乐,弘扬中华传统孝道,倡导勤劳家风美德,加上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全场观众为之动容并产生强烈共鸣,一致叫好喝彩,真正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淮河流域知名的泗州戏新秀、凤阳县老体协凤华泗州剧团团长孙凤华在新编泗州戏《三婆媳》中,扮演的婆婆角色扮演入木三分

凤阳老体协鼓乡艺术团团长熊观霞在新编泗州戏《三婆媳》中扮演的儿媳角色非常的精彩

凤阳县老体协泗州戏分会会长张厚霞和她的搭档李登萍表演的传统泗州戏《十八相送》

  穿插在整场演出中间的县老体协蓝天艺术团表演的小品《老赖相亲》、舞蹈《当兵的历史》,县老体协民乐团团长张世伟表演的二胡独奏《赛马》,爱乐合唱团团长刘凤云表演的男声独唱《两地曲》等也给在场观众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一位在现场观看的年过七旬的王老太太说:你们今天的为我们送来的“戏”演得太好了,不光看到了我这个老太婆年轻时候就喜欢看的《拾棉花》、《十八相送》老的“拉魂腔”,还看到了家门口的泗州戏名角孙凤华表演的《三婆媳》、《懒大嫂赶会》,这些教我们怎样当好媳妇和婆婆,怎样尽孝道和靠勤劳才能家庭和谐,家业兴旺道理的老调新戏,真是看的太过瘾了。


县老体协泗州戏分会表演的传统泗州戏《彩楼配》

泗州戏分会表演的传统泗州戏《拾棉花》

县老体协泗州戏分会表演的新编泗州戏《红梅赞》

  凤阳县老体协泗州戏分会会长张厚霞说:我们这些已经退休下来的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聚到一起,一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兴趣,自娱自乐以外,同时在县老体协的积极倡导下,还要为传承中华传统戏曲艺术,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活动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泗州戏分会表演的新编泗州戏《迎来新中国遍地春光》

数百名市民戏曲爱好者前来观看演出

许多中老年爱好者聚精会神的观看精彩的泗州戏非遗艺术表演

  主办单位之一的府城综合文化站站长、府城镇老体协分会秘书长陈婷婷在活动现场表示:作为宣传文化单位和老体协基层分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中华优秀非遗艺术,通过非遗艺术进社区活动的举办,使有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老体协队伍中来,吸引有更多的戏曲爱好者投入到非遗艺术的传承的事业中去,让这些非遗艺术继续发扬光大,就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目标。

  (文图/安徽省凤阳县老体协 吴晓泉)

(责任编辑:徐敏)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