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情浓洒热土 夕阳生辉耀邻州——四川邻水县老体协工作综述
2020-04-08 08:44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最浓不过桑榆情,最美不过夕阳红”。四川省邻水县老体协自2010年9月成立10年来,硕果累累,殊荣满满,9年被广安市老体协评为“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四川省老体协评为“全省先进单位”,2018年被中国老体协授予2011—2016年“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成功创建首个“广安市健身操之乡”,2019年成功创建四川省、广安市“老年广场健身舞之乡”。2020年3月,分别获得广安市2010—2019年度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老年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奖。同时,邻水县老体协有5个分会、1个小组和17名个人,也获得广安市2010—2019 年度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
党政重视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邻委办发〔2010〕43号);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亲自听取老体协工作汇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答复、批示;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分管老体育工作,年年组织召开全县老年体育工作会,安排部署工作,督促落实见效;县人大、县政协分工领导联系老年体育工作,人大专题调研,政协提交提案关注、支持老年体育工作;县委办、县府办统筹协调重大活动,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涉及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有序推进,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支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人体育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该县建立健全了“纵到底、横到边”的老年体育组织网络。有1个县级协会, 11个直属项目分会,45个乡镇分会,2个县级部门(住建局、交运局)分会,522个村(社区)小组,113所中小学活动小组。县、乡镇老体协组织不同程度地解决落实了办公场地,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管理。
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工作开展
县老体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乡镇经费也较好地得到保障,大多数实行实报实销;活动经费专题报告专项解决,基本满足开支需要;大型活动争取社会各界资助;场地建设得到加强,保障了全县老年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大力开展。
组织健身活动,开展比赛交流
该县日常健身活动已成老年人的习惯化、常态化、生活化,全县经常参加日常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占其总数的66.16%。加强骨干培训,每年培训骨干2—3期,培训骨干2206人次,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引领老年人有序开展健身活动;每年组织大型展示或大型文体演出、单项比赛或交流赛15次,10年共组织328项次;举办全县老年运动会2届。2012年首届老运会参赛队131支,比赛项目12个;2018年第2届老运会参赛队155支,比赛项目14个。两届老运会参赛面广,规模庞大,安全顺利,圆满成功,受到好评;参加广安市2届老运会成绩优异。2013年首届老运会获总分第一,2018年第二届老运会获优胜奖及奖牌总数第一。参加广安市老体协8年/次56个项目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承办市上在邻的各种赛事30次均圆满成功,获得市老体协领导和参赛队赞誉;组队或派员代表市老体协参加省老运会和单项比赛30次,也获优异成绩;2018年,自创自编的《手圈操》《穴位按摩棒球操》,双双获得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创新项目展示大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和最佳创新奖、最佳编排奖”。
狠抓科研信息,注重宣传引导
该县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宣传科研工作。2次编印《老年体育工作文件选编》,明确政策规定,指导基层工作;2012年来,《中国老年报》《中国老体协官网》《老年体育》《四川老体协官网》《天府老年体育》《晚霞报》《晚霞》《广安日报》《广安在线》等媒体,登载邻水老体协稿件1138篇;完成科研论文146篇,获中省市县老体协优秀论文奖95篇。其中,被中国老体协表彰12篇,有5篇入选《夕阳灿烂——纪念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30周年》,有7篇入选《第八届全国老年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其作者参加该大会;有3篇获四川省老体协优秀论文奖,选入论文集,作者出席研讨会;有35篇被广安市老体协评选为优秀论文;有45篇被邻水县老体协评选为优秀论文。
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基层发展
县老体协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老年体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满脸热情地为老年人服务,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作风深入,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六有”“有新”“六好”目标,已有12个单位被省、市老体协命名为“六好”基层老年体育组织,“创乡”活动稳步推进,“老年人广场健身舞之乡”喜获省、市老体协批准命名。
(文/四川省邻水县老体协 徐继成)
(责任编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