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二甲镇老干部常熟一日游
2018-11-19 12:39华奥星空
我们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政府组织的一次离退休老干部“常熟一日游”旅游活动,至今还萦回在大家的记忆中。
常熟,虞城也。“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风光除虞山外,要数水乡沙家滨了。深秋的一天,早晨6点半,二甲镇全体离退休老干部随“常熟一日游”的大巴出发了。老天也尽知游人之意,变得秋高气爽。我们上午9时许到达了沙家浜。
沙家滨这个在文革“八个样板戏”中被唱红了的地方,如今成了一方迷人的芦水风光。在导游的小彩旗的挥舞下,我们徐徐进了沙家滨风景区的水园大门。随着游步姗姗,沙家浜一个个景点映入眼帘。瞻仰广场,“郭建光”、“阿庆嫂”等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东过牌坊,是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牌坊上有块“天开波镜”的横额。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战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丛密,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村内设有沙家浜史料馆、古船馆、水乡农具馆,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身临此地,耳边不禁回萦起“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阿庆嫂唱词。我们赶到此间,恰好“智斗”台戏落幕,有点遗憾。随即我给同游的老同志分组拍照,其背景是二楼的“春来茶馆”四字,作一留念。与“春来茶馆”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有水榭、栈桥。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我们漫步其间,秋风习习,苇香扑鼻,也颇生野趣。
游罢芦苇迷宫已正午12点,出园门左侧一饭店用膳。下午稍事休息后,大家去欣赏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当今桃花源”——常熟支塘镇蒋巷村。来到蒋巷村,一幅风情画悄然跃入眼帘:红顶粉墙的楼宇,岸柳拂水的池塘,宽敞洁净的林荫道,白玉显赫的多孔桥。那郁郁葱葱的农田林带,碧水环绕的村民别墅,翠绿竹下的悠然鸡群,恍如一个现代“桃源林”,令人羡慕。蒋巷村已经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特别使大家饶有兴趣的是这儿的别墅区,有100多套专供老人免费入住的公寓。回来的大巴车上,回味所见所闻,百感交集,慷慨不已:在中华这快黄土上,几千年战乱不息,民不聊生,天下苍生多么渴望安居乐业,有一个温馨的家。历史上“文景”、“贞观”之治,虽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当时生产力低下,我苦难的老祖宗们那能有物阜如愿的生活?只有现在,更有将来,社会发展才能如此。我心中情不自禁吟起我写过的一首《满江红》下阕:“日出作,民为食,盘古始,何曾息?昔神州大地,悲离萧索。阡陌几多耕者泪,荒郊多少游魂泣。喜今朝,迈步小康园,新村历!”
一天的旅游,健体悦心,回味无穷。大巴车回时,苏通大桥已万盏灯火。7点35分回到二甲。(南通市通州区老体协 曹甫成)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