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听传承人讲灯谜故事

2017-02-16 08:44华奥星空

  常熟市董浜镇的“徐市灯谜”传承绵绵,声名远播,男女老幼,喜爱者众,不但有灯谜期刊,影响广远,又有灯谜专著,特色鲜明,且四季有活动,年年有创新。

  谜语已有2500余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谜语古称“瘦辞”、“隐语”,是一种民间文娱游戏。以某种事物、成语、人物、俗语和文字等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述其特徵的方法作谜面,供人猜射。徐市历来有猜谜的传统。旧时,夏天在竹林里纳凉,冬天在室内烤火取暖,轮上雨天或三五年轻妇女聚在一起时,往往有人发起猜谜,俗称“猜谜谜子”,一般采用民间流行谜语。有时相互制谜竞猜。这种谜语大都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上常见的事物表象相关,所以制作容易,且启发性揭示性强,猜射也较容易,十有八九只都能猜中。如果有人挖空心思想一只脱离现实生产、生活和生僻的事物作谜语,十有八九只猜不着,众人就说你“促狭”,啥希奇。这种猜谜活动,在徐市境内是常见的一种民间娱乐性活动,经久不衰。逢到中秋、元宵佳节,徐市镇上商号、富户在大门挂上彩灯,请人写上几条灯谜,供游人猜射,增添了几分节日气氛。西街(老街)有位文人叫顾文禄,每年在春节间创作漏字谜,供人猜射,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上世纪60年代,徐市10大队的群众文化创作小组,除了文艺创作外,也创作一些谜语提供给社会上谜语爱好者猜射。这些谜语有人体、动物、植物、食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化娱乐和自然现象等类型,这就丰富了猜谜活动内容,促进了徐市谜语的发展。但到“文革”期间,徐市谜事停止活动。

  到了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徐市的猜谜活动又活跃起来。谜语爱好者袁松麒、钱振球开始从事灯谜研究、创作和创办灯谜组织。袁松麒1979年涉足谜坛,组织了徐市灯谜小组,开展对灯谜的研究和创作。2000年11月主编了《百花谜谭》谜集,《中华谜语大辞典》、《中华谜典》对该谜集作了介绍,受到谜界关注。1986年4月,袁松麒参加了在常熟举行的全国春季10省市灯谜邀请赛。9月又率灯谜小组一行6人参加了上海市“露美杯”全国灯谜邀请赛。1998年徐市灯谜小组扩建为徐市灯谜协会,袁松麒任会长。1999年12月,董浜镇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苏州市特色文化乡镇——灯谜之乡”称号。还相继创作《银风谜萃》、《谜海探趣》和《智林谜蕾》等谜书,其中《银风谜萃》和《谜海探趣》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谜集,这几册书还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品。《银海谜谭》,并获当年全国十佳谜刊。从此,徐市灯谜开展得更为广泛、活跃。涌现了一批猜谜能手和灯谜之家,马仁标被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家庭”就是一例。

  钱振球不但是徐市灯谜协会的一位灯谜爱好者,而且是制谜高手。并把灯谜引入徐市中学第二课堂。1988年8月,徐市中学就成立了灯谜兴趣小组,开始了灯谜教育活动。1999年4月,遵循“拓宽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培育谜坛新人”的宗旨,学校成立了智林谜社,钱振球任社长。智林谜社做到“六有”:有完善的章程;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有活动经费保障;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有专门的谜作发表园地。1990年钱振球主编了32K本《谜花飘香》谜刊,当年及2001、2002年荣获全国十佳谜刊。1994年由徐市中学学生范志刚主编的32K铅印本谜集《智林》和《谜花飘香》被收进《当代谜刊》127条词目。该条目概括介绍了徐市中学灯谜组创建时间、活动内容和取得的成果。2003年钱振球编著了《灯谜基础知识》,作为灯谜课的校本教材。这种把灯谜引入学校教育的方法,不但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宽,思维更活跃,且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政治文化修养。谜社20多年为高等院校等各类专业技校和地方输送了800余名灯谜人才。学生创作的谜作千余条、谜文数百篇散见于《当代教育文集》、《中小学素质教育丛书》、《新民晚报》、《智力》等20多个专籍及报刊。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得到提高,徐市中学在常熟市农村中学中成为佼佼者。

  2000年12月18日,全国首家乡镇灯谜馆——徐市灯谜馆落成,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黑龙江、吉林、甘肃、福建、广东、江西等谜社团体、著名谜人发来贺电,常熟市、苏州市有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有江苏、浙江、上海等六个代表队参加的“银海杯”灯谜邀请赛。2001年,应苏州市群众艺术馆邀请,徐市灯谜协会为“苏州观前灯谜一条街”提供了300条谜语。2002年7月9日,常熟市乡村青年文化节暨徐市灯谜专场在徐市中心小学举行,全市有6支代表队参加角逐,徐市灯谜代表队一举夺魁。

  40年来,经徐市谜人和灯谜爱好者的不懈努力,徐市灯谜有了长足的发展,突破了原有民间流行以事物表象或形似,用口头简单表述的形式制作谜语,采取了以文字形式,用回环变化的词句及义、形、音和含蓄影射等技巧制作灯谜,使灯谜内容更为广泛,文化底蕴更为深刻,使徐市灯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因为它的地方性和广泛性,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百姓,使得特色文化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特色文化之花在众人呵护下,必将越开越鲜艳。

  顾洪元

(责任编辑:于红立)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