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广安坚持七个“必须建立与巩固” 推进老体创新

2016-11-21 13:42华奥星空

  2016年11月15日至16日,四川省推进基层老年体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都江堰召开。会议安排10个市州老体协、9个县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老体协发言。广安市老体协主席王全海,结合广安实际,就《坚持共建共享发展观 构建基层老年体育工作新格局》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广安经验,受到省老体协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广安市坚持的“七个必须建立”是:

  必须建立与巩固“党政主导、部门尽责”为核心的老体工作新格局。格局是体制、是根本、是关键。党政主导老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主导老体工作的总目标与总任务;主导老体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以及领导班子人员的选配;主导老体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要经费的保障。各涉老部门为老体工作尽归口管理之责,参谋规划之责,联系沟通之责,协调保障之责,扶持指导之责“五大职责”。经验证明,“党政主导、部门尽责”的工作格局一旦形成,就能持续稳定地从根本上推动基层老年体育工作创新发展。

  必须建立与巩固“协会承接组织、社会参与支持”为基础的老体活动新模式。各级老体协作为服务广大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团体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履行着政府向老年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事项的得力助手的责任。各级老体协要切实树立为老年人健身活动服务的思想,扎实搞好自身建设,有效地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沟通联系部门的大力支持,优质严格地承接承办好政府安排的各项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项目,让老体协组织真正成为老年活动之家。

  必须建立与巩固场镇为中心,引领村(社区)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新路径。目前,基层老年体育工作已在活动组织形式与场地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仍是基层老体工作的短板。当务之急,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抓住城乡规划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整治环境和城乡棚户区改造等活动,推动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搞好健身场地建设,配备好健身活动器材等设施,不断创造以场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良好环境。

  必须建立与巩固社会指导员为骨干,镇村培训人员为助手的老年健身工作新团队。一些乡镇的做法显示,开展基层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破解“缺骨干”之难,应以送省、市、县培训为主,选择社会指导员、青年志愿者为骨干,引领镇村爱好者自学成才。通过以城带乡,专业培训、骨干带训、跟班成才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健身人才队伍。

  必须建立与巩固政府预算为支撑,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广安市多数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川委办[2009]23号、广委办发〔2010〕5号文件要求,把老体协组织的工作与活动经费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动员和组织当地的企业冠名支持、社会成功人士给予资金捐赠与赞助,使老体健身活动经费基本有了保障。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持和完善这一正确的保障机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不断助推老年体育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必须建立与巩固以广场舞为主旋律、自创品牌为特色的老年健身活动新潮流。广场舞、坝坝舞等项目已在全省城乡广泛普及,成为一种新时尚。在此基层上,还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学习、引进、自创一些适合老年人活动特点的新项目,力争实现一乡一品、一镇一色,比如我市广安区创建“全国气排球之乡”、邻水县创建“健身操之乡”、前锋区创建“连响之乡”、桂兴镇的“唢呐之乡”,形成品牌,塑造亮点。

  必须建立与巩固乡镇(街道)自办,区(市县)主抓,市级指导的基层老体工作新方式。基层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主要得力于区(市县)老体协的直接组织指导,更离不开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但要真正的把老体活动长效开展下去,应该走乡镇(街道)自办活动、区(市县)组织安排、市老体协指导推动、抓点带面、重点扶持之路,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城乡结合、共建共创,把诸如持杖走、气排球、羽毛球、柔力球等新项目加力推广;把广场舞、门球、乒乓球等成熟项目不断提升;把连响、腰鼓、舞狮等传统项目创新推动好,保护好,从而把基层老体协的“六有”“六新”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徐继成 沈冬梅)

(责任编辑:于红立)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