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我为秋天举杯

2016-09-05 08:58华奥星空

  秋天,特别是深秋时节,象征一个刚退休的老同志的晚年年华,因而,每个离退休老同志对此都一生难忘。了解秋天、留恋秋天、赞美秋天,亦算是我们老同志的一种投入、一份情感、一个怀念。

  进了农历八月,一句幼时耳剽口熟“交了秋、分早晚” 的时谚,应验入时了。尽管白日骄阳依然,但一到傍晚,凉风却一驱夏暑,深夜还要薄被御凉。入夜,那暑气里的纺织娘的喧闹、青蛙的鼓鸣、萤火虫的闪亮,渐行渐远,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催眠的絮絮秋虫声。

  农历八月也是金秋收获季节开始。二十多年前,家乡此时稻谷飘香、棉花吐白,一片繁忙。时过境迁,农民富了,耕种也改朝换代了。如今家乡这儿的农民土地被外地人承包了,是连片大棚,高效农业呀。村民大部分外出挣钱,守家的清闲多了,已没有往昔“战三秋、夺丰收”那种全民耕耘的波澜壮阔的场面。当然,我中学时代的“秋忙假”也早灭迹了,只是还深刻地留在脑海中。

  “天气晚来秋”,对于一个晚秋年华的人,感触的不仅仅是时令的变迁、秋收的回忆,更多的是人生之秋。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丕《燕歌行》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秋天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正如《淮南子·说山训》中所云: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经过春天的奋斗与成长,再经过夏天的如日中天的事业,当步入晚秋之年,自然感慨万端了。

  如果秋风扫落叶是直观上的萧杀之感,那心中之秋的会意就是感情上的凄凉之情。“何字合成愁?秋在心在头”。春夏秋冬,为何独独秋与心合成会意字为“愁” 呢?我揣摩,可能不外乎三个方面。古代文人春夏进考,秋季发榜。秋月弯弯照九州,少许欢喜众多愁!现在大学录取率有70%多,古时不然,绝大多数名落孙山。此一愁也。丈夫春季出门商贾,秋风一起,家妇惦念心上人生意好坏、旅途安危,早晚倚楼翘望,望穿秋水。此二愁也。其三,秋收收成如何,广大农民愁租愁债,遇上灾年,更愁绪万千啊!秋后算账。此三愁也。

  然而,秋景又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意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其中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他的笔下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之中,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谐。他的一组组山水诗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读了,心驰神往;看了,神与物游;品了,人书俱老。《山居秋暝》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远空旷与寂静,归意可掬,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与浣女,莲动与渔舟。”是诗焉?是画焉?是禅焉?似是又不全是。这是一幅世外桃源归隐图,沉醉于兹,心旷神怡,这种诗画禅俱佳的秋的去处,纵使贵族王孙,亦足以陶然可乐,而流连忘返呀!

  诚然,秋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既是落叶对根的情思,又是“春风吹又生”的希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的美景是怡然自得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十分深远的。

  秋季又是中老人健身锻炼、康体养生的最佳时节。 为此,我为我的秋天举杯!我为我的秋天壮行!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老干部党支部 曹甫成

(责任编辑:于红立)

合作伙伴

  • LOGO

供应商

  • LOGO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