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所能、发挥余热的“马代表”
2016-07-26 08:22华奥星空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退休老干部马锡华,今年75岁,退休前一直是乡镇人大代表,因为他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说话,因而干部群众至今仍亲切地称他“马代表”。
“马代表”在余西古镇长大。余西古镇是一座有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古名余庆(庆余),因城廓设置形似龙,又名龙城。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5年前,省市将古镇列入开掘计划,马锡华成了传承古镇文化向导和开拓的“代表”。
这几年,“马代表”为古镇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编写忙得不亦乐乎,共整理、撰写了30多篇古镇史料文章,计6万多字,材料被领导、媒体、书社所采用。一本《余西曹秀升打官司》的传奇故事,百姓中广泛传诵,妇孺皆知。特别令人可贵的是,他务实、求实,遵守史实。古镇龙街之中一座临街节孝坊,有人谓“钱氏节孝坊”,因为其事出于钱家。“马代表”找来许多史料,并对牌坊洗擦辩解,仔细研究牌坊上的每一个字,得出牌坊主人是钱家媳妇郁氏,应为“郁氏节孝坊”。民初余西古镇大财主朱晋元庄园100多间,有许多古迹,煞是壮观,解放后被政府改作余西地区大粮库。其原房何时何人所建?老马从状元张謇的传记中查到,原是一家大典当铺,后被朱晋元收买后改造而成,弄清了来龙去脉。
余西古镇被开发后,闻名遐迩,前来考察、参观的各方人氏络绎不绝。这时“马代表”被聘任到古镇建设指挥部工作,每天又要接待又要导游,忙里忙外,没一刻闲着。他接待过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师生的实地考察,又接待过南通日报、江海晚报、通州日报等媒体记者的各种采访,有时一天要跑遍古镇的街头、建筑、古桥、名人名屋几个来回,并一边导游一边作导游词,成天腿酸口燥,但他虽累犹乐。
到古镇建设指挥部后,“马代表”对8座古桥重建,作了史料查考,依据史实提出了命名建议,都被领导采纳。古镇建设中,动到30多个拆迁户,对有疙瘩的户头,老马总是随同当地干部一起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好疏通工作,深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南通市通州区老体协特约通讯员 曹甫成)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