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动态 -> 正文

《老年体育》报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工作会议纪实

2016-06-20 09:08华奥星空

  “真没想到,这次进京开会,受到《银龄传媒》的盛情款待。抵京、返程有小车接送,住宿、就餐似家的感觉,开会、培训如阳光雨露”。2016年6月13日,首次参加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会刊——《老年体育》报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工作会议的同志们感慨万分。

  2015年1月16日,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印发通知(体老字﹝2015﹞3号),将《银龄传媒》主办的《老年体育》报作为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会刊。一年多来,在中国老体协的指导下,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区)各级老体协的支持下,《老年体育》报在积极、全面、客观地报道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老年体育工作的情况,交流各地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发行量,去年12月初,《老年体育》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成立了新闻采访中心,聘任了新闻中心主任。

  6月的北京,一片葱绿,气候宜人。6月13日,首次《老年体育》报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在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18号鼎云酒店4楼会议室召开。中国老体协常务副主席盛志国到会指导,《银龄传媒》总经理周仕民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市(地、州)、各县(市、区)的60多名新闻中心主任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银龄传媒》的全体同志共1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工作,开展了业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与会者皆大欢喜,满载而归。因而,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的点赞。

  领导讲话明方向

  本次会议,受到了中国老体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老体协常务副主席盛志国亲临会议看望各地新闻中心主任并作重要讲话。

  “请市级老体协的志愿服务者举手”!“请县级老体协的志愿服务者举手”!

  随着盛主席的两声提问,新闻主任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盛主席看到来自基层的同志,都是老年体育工作的志愿服务者时,感到很高兴。

  “有了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年体育事业定会大发展”。

  盛主席平易近人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中国老体协与基层老体协的距离。新闻中心主任们有的拿出相机拍下了珍贵的镜头,有的在微信、Q信发出了信息、图片、视频,有的聚精会神地记着笔记。

  “要明确老年体育工作的大格局。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关于进一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体群发﹝2015﹞155号)指出,要切实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尽责、协会组织、社会支持、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人体育工作格局。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完善体育网络为依托,开展健身活动为手段,实现老体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并确保持续健康发展。老体协组织如何积极融入并运用好这个工作格局,需要在3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尽责’的领导体制。力促做到《意见》所要求的各级人民政府把老年人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及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经费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赞助为辅的原则;将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投资计划,纳入体育健身圈建设。二是完善‘协会组织、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意见》对老体协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和工作原则作了明确阐述,强调老体协是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提供服务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老年人公共服务职能的得力助手。要引导、支持各级老体协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规范能力,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三是落实‘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老体协组织多年来始终坚持群众性、服务性,认真贯彻‘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方针,积极推动实施‘三边’工程,坚持活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为推动老年人体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明确《老年体育》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老年体育》报是国家老体育工作唯一的一张报纸,承担着老年体育工作的‘政策导向、经验交流、典型推广、科学健身、技能指导、精神激励’等重任。因此,我们新闻中心主任要充分认识搞好《老年体育》报宣传报导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把握方向,关注老体,营造氛围,挖掘内涵,深度报道。保持和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为老年人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鼓与呼”。

  盛主席的一席话,贴近基层,鼓舞人心,极大地鞭策和激励了地方新闻中心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会人员热情高

  参加本次会议的60多名地方新闻中心主任来至全国各地,他们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32岁。大家虽然工作繁忙,但为了广交朋友,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在当地老体协主席的大力支持下,妥善安排工作,积极赴京参会。大家遵守会议纪律,按时参会,座无虚席;会场无人交头接耳,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以负责、担当的精神,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开会、学习、交友的好机会。

  例子不胜枚举,仅以年逾古稀的谢芝炳为例。

  78岁的谢芝炳,是安徽省芜湖市老体协的副秘书长,担负着《芜湖老年体育》报主篇的重任。当他收到《老年体育》报召开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工作会的通知后,及时请示主席,得到主席的支持,同意他赴京参会。但他的老伴和儿女考虑到他年事较高,劝他不要出远门。他却坚定地说,我身体硬朗,耳聪眼明,精神焕发,老而不僵,出差没问题。我虽是《芜湖老年体育》报的主篇,但我办的报纸毕竟是小报。《老年体育》报是全国性的老年体育大报,我就是要到北京去向《老年体育》报的编辑大师们学习、请教,进一步提高我办好《芜湖老年体育》报的水平……他说服了妻儿老小,按时进京参会。他到京后,不以老者自居,虚心向参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学习,收获颇丰。

  有他的打油诗为证。

  “群英荟萃聚银龄,学习交流感慨深;宣传老体前程远,办好两报更尽心”。

  他还带来了3期《芜湖老年体育》报,赠送给参会领导和与会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报纸,宣传了党和政府老年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了芜湖市的老年体育工作……报中登载的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无不凝聚着谢芝炳的心血。

  “2015年挥手而去,我们即将迎来2016年灿烂的阳光。回首过去,我们砥砺前行;展望未来,我们步伐坚定。我们《芜湖老年体育》报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出版24期。一份小报,微不足道,但是,它定格我们的活动,记录我们的精彩,为我们老年体育工作增添正能量”。2015年12月31日,谢芝炳以编报者说的口气,在《芜湖老年体育》报第4版写出了办报的历程和辉煌。

  这是《芜湖老年体育》报公开的办报信息。

  据笔者与谢芝炳聊天获悉,他办报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芜湖老年体育》报的记者、编辑、主编、排版、送印、分发等工作,全是他承担。他一人办报,一切亲为;忙里忙外,毫无怨言;数年坚守,难能可贵。

  “一滴水可以折出射阳光”。谢芝炳这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充分展现了千千万万个老年体育工作者、参与者、活动者的风采。

  服务周到暖人心

  这次《老年体育》报全国性的地方新闻中主任会议系首次召开,时间短促,经验有限。如何开好这次会议?周仕民总经理颇费了一番心思。他精心策划,从会议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筹备等方面,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他多次奔波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请来了中国老体协的领导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请来了国家老龄办、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杂志和中国联通、央广银河的专家、学者,给与会者传授科技知识和新闻写作技巧,使地方新闻中心主任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人们说,今年5月以来,北京的气温陡升,夏阳高照,气候炎热。尽管13日早上细雨蒙蒙,但气候热度不减。而《银龄传媒》的同志们,对地方新闻中心主任的接待服务,也像火一般热情、周到,使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

  地方新闻中心主任们来至全国各地。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坐汽车,分别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段,抵达首都机场和北京、南、西、北4个火车站和多个汽车站。大多数地方新闻中心主任到北京的次数不多,对北京的交通线路、站点、酒店不熟悉。为了让地方新闻中心主任不走冤枉路,《银龄传媒》派出多个接待组,用小车接送,多次往返奔跑于机场、车站与酒店。周仕民总经理等《银龄传媒》的领导,则全天候坚守在酒店大厅等候、接待到达的新闻中心主任。每位到来,他们都要与之攀谈,相互认识了解,加深总部与基层的交友联谊…..这一切,无不感动着每位新闻中心主任。

  13日下午会议的后半时,周仕民总经理和《银龄传媒》的工作人员,则进入到为每一位新闻中心主任安装“号外”和“银龄通话”免费软件的忙碌中。他们手把手地给各新闻中心主任安装《银龄传媒》“号外”和“银龄通话”软件,并教会大家使用。“号外”和“银龄通话”是一个让新闻人、读者共同受益的多媒体平台”。今后,《银龄传媒》与各新闻中心主任的联系、交流更方便、更直接、更快捷。

  《银龄传媒》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性化的服务,令人难以忘怀。“蒙蒙烟雨飘北京,腾腾热气叙友情,讲座培训如甘露,总部基层一条心”。江苏省无锡市新闻中心主任余剑英的诗,道出了新闻中心主任们心存感激的共同心声。 (徐继成)

(责任编辑:于红立)

合作伙伴

  • LOGO

供应商

  • LOGO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