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体育科普宣传之我见
2016-03-19 14:13体总网
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老年体育科普是整个大科普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界定老年体育科普宣传内容的范围,是我们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老年体育科学学会是一个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科学保健的专业群众团体,其宗旨是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而努力。界定了科普宣传的内容与范围,就能有效地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科学保健,引导、指导更多的老年人走出生活“误区”,从“无知”到“有知”,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提高广大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此,我的粗浅看法是:
一、老年体育科普应大力宣传普及老年体育科学知识。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至理名言已被世人所公认,“运动讲究科学”的客观规律正在被人们所运用。如何在老年人中普及“运动讲究科学”是老年体育科普宣传的重要任务之一。内容应包括体育健身的科学道理、科学健身的原则以及有关体育健身项目的功理功法和技术要领。
1、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的道理。人随着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年以后人的自然物质代谢和精神生活代谢的各有机成分的能量运动转换功能在较快的降低。人体则会自动对器官的功能进行恢复或修复。但有人复原得快、有人复原的慢。可见健康最直接的指标是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即恢复及再生的能力。“用进废退”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特性,人也是生物,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发展或退化也必然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生命节奏,却可以通过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的身体按我们的意愿发展。长期缺少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恢复再生能力只决定于先天遗传的生命节奏。这类人从二十五、六岁开始恢复再生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四十岁后更会未老先衰。
短期的运动会促使机体以超量恢复的形式作出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仅限于器官中的储备、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心率和血压等暂时性的改变,很容易退化。根据有关的研究,坚持同一类运动超过四年,机体就会在结构上产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心腔扩大、心肌增强、血管增粗、毛细血管增多、骨质增密和肌肉体积增大等等。就像将人体内原来的普通公路网改变成高速公路网,使营养和废物的进出速度都加快,从而使得恢复的速度得以加快。这种变化在完全停止运动后也不会很快退化,有的甚至可以保持终身。
因此,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人,恢复再生能力不单单决定于先天遗传的生命节奏,而是决定于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相叠加的结果,从而使机体的恢复再生能力在先天决定的高峰期过后仍然可以得到提高。
2、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的原则。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健身宣传工作的逐步深入,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然而,健身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当的健身运动,不但不会增进健康,反而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和运动损伤,甚至出现意外。如果在参加体育锻炼前,根据自己的健康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就能降低出现以上问题的几率。如何科学健身,应遵循几项原则:
(一) 适宜性原则,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健身项目;
(二) 渐进性原则,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注意疲劳反应;
(三) 全面性原则,避免运动的单一性;
(四) 适度性原则,正确判断适宜的运动量(酸加.痛减、麻停);
(五) 平衡膳食原则,平衡膳食是科学健身的物质基础。
3、大力宣传健身项目的功理功法和技术要领。指导老年人正确的参加各项健身活动,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
二、老年体育科普应大力宣传普及老年保健科学知识。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老年体育科普宣传内容应包括养生保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科学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知识 。
㈠养生保健是一个大概念,内容十分广泛,对老年朋友的宣传内容应以精神养生、四季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形体养生、房事养生、药物养生为主要内容。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可在对老年人的科普宣传时多作宣讲。
⒈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
⒉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⒊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⒋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⒌“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㈡提倡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世界预防医学最新成果,提出“维多利亚宣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对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出了精准的阐述。
合理膳食: 指的是不可偏食.主食应粗细粮交替食用,副食荤素搭配,新鲜蔬菜水果不可缺少,不仅要有食品卫生知识,更要了解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适量运动 :指的是有氧代谢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各种球类,游泳,滑冰,骑自行车,体操,太极拳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与心脑血管机能.而且,这些器官的功能状况对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戒烟限酒:烟草对健康是百害无益.吸烟不仅易患肺癌,而且导致患多种疾病;酒是柄双刃剑,少量是健康之友,超量是罪魁祸首.酒可伤胃损肝,尤其是高浓度白酒,更不宜多饮.酒类以红葡萄酒最好,但每日不宜超过100毫升.
心理平衡:指的是心胸开阔,性格随和,一个人的健康只有15%需要求助医疗上的帮助,而85%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从青少年就开始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到中老年时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 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肿瘤下降30%,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㈢科学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如何科学的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其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应宣传普及老年人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治“未病”知识,科学地延缓衰老的知识。
⑴老年人常见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脑萎缩、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疾病,四季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中暑等等。
⑵宣传普及治“未病”的知识: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
⑶从生物学上讲,“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要延缓衰老有六大秘诀:心情愉悦、动静结合、适度饮食、慎应寒暑、节制性欲、补摄营养。
三、 建立老年体育科普宣传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老年群体进行科普宣传是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南昌市现有老年人口66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约占60%以上。目前的状况是:科普宣传的发展不平衡; 科普宣传员队伍建设还存在问题,比如:队伍不健全、有的没建立定期培训的制度、科普宣传员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科普宣传的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宣传手段单一。
2010年我省老年体育科学学会开展了“老年体育科普年”活动,把科普工作推向了新高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要以“科普年”为契机,建立科普宣传的长效机制:
1、做好老年体育科普工作,首先是领导重视,老年体协的主要领导要把老年体育科普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下达硬指标,年初有计划、安排,年终有检查、落实。同时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给以科普工作更多的支持。
2、加强对科普宣传员的培训,要层层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科普宣传员队伍,尤其是农村的自然村,要配备专门的科普宣传员,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同时,适当解决科普宣传员的待遇问题。
3、科普内容要有针对性、科学性,适合不同老年人群的实际需要。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断更新。
4、宣传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音像图片、知识竞赛、文艺宣传等方法,扩大科普宣传的效果。使之易于入耳入脑,让老年人听得懂。看得明、用得上。
老年体育科普宣传要坚持“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工作方针,重在普及、贵在坚持,建立老年体育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我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老年体育科普知识一定会成为老年人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达到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目的。为造福于民、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南昌市老年体协 邓磊华
(责任编辑:于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