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产业 -> 正文

成都市体育局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2-05-13 11:29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

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关于加快推动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体育产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4月25日

关于加快推动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决策部署,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冰雪运动蓬勃发展为契机,深化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冰雪运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以发展冰雪运动(含旱雪,下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总目标,广泛开展冰雪运动赛事和群众活动,加快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广泛参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发展格局,点燃“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冰雪运动激情,塑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冰雪运动新名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建成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度假区(精品景区、赛事、线路、旅游目的地),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完善的市场供给体系,全市冰雪运动旅游产业总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冰雪户外运动休闲生活品牌和冰雪运动旅游目的地城市。

  ——冰雪运动人口持续增加。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赛事活动丰富多彩,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到2025年,力争培养1000名以上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200万。

  ——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推广冰雪运动进校园,深入开展冰雪运动技能培训与青少年冰雪赛事,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参与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到2025年,建成50所冰雪运动项目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冰雪运动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20支。

  ——冰雪运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培育冰雪运动旅游市场主体,冰雪场馆场地设施数量持续增加,积极引进、自主培育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到2025年,全市建成滑冰场30个以上、滑雪场10个以上,打造有影响力的冰雪品牌赛事活动5个以上,培育冰雪运动旅游从业单位200家以上,从业人员超10万人。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群众冰雪运动推广行动

  1.打造群众性冰雪活动品牌。围绕冬季“应季”与夏季“反季”两季时间节点,以冰雪竞赛活动、冰雪场馆普惠体验、冰雪知识推广普及等为主题,广泛开展“运动成都·快乐冰雪”系列活动,推进冰雪活动“进学校、进商场、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持续打造成都冰雪运动节、南国国际冰雪节、全民健身冰雪季等具有成都特色的冰雪运动旅游品牌。

  2.建立健全群众冰雪运动组织。加快市、区(市)县两级冰雪运动社团组织建设,统筹协调滑冰场、滑雪场等经营单位和冰雪运动俱乐部资源,组织推动冰雪运动项目健康发展。支持各级体育总会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冰雪体育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各级冰雪运动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场地、培训、赛事活动、安全管理等相关运行标准和规范。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建设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队伍。深入开展冰雪运动推广与科学健身指导宣讲活动,普及冬奥项目知识和冰雪运动知识,提升群众科学安全参与冰雪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普及行动

  3.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将冰雪运动纳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开展“冰雪运动知识讲堂”等系列普及活动。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程,支持冰雪运动社会组织进校园开展冰雪运动技能培训,鼓励学校将体育课延伸到周边冰雪运动场馆。建立健全冰雪运动青少年赛事体系,常态化举办冰球、花样滑冰、滑雪、速度轮滑等项目的城市联赛、青少年锦标赛,在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中增设冰雪项目。

  4.积极培养冰雪运动青少年后备人才。构建以校园为平台的青少年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建成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设一批冰雪运动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将冰雪运动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培训纳入年度计划,为冰雪人才培养储备师资力量。将冰雪项目纳入“十四五”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在人才选拔、训练、参赛、获奖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轮滑、滑板、旱雪、旱地冰球、旱地冰壶、冲浪、滑草等冰雪运动周边项目,通过“轮转冰·冰促轮”等推进项目转化,从田径、体操等基础项目中选拔适龄运动员发展冰雪运动特长,实现跨项培养、跨项选材。

  (三)实施冰雪运动设施提升行动

  5.提升建设冰雪运动赛训场馆。支持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大型体育场馆通过设施转换承接高水平冰雪运动赛事,实现场馆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支持锦江区、新都区等区(市)县冰雪场馆在现有基础上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与国家、省市专业队合作共建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争创国家高水平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6.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商场、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空间,推广仿真冰、仿真雪等新技术和气膜馆、可移动冰场等简易场馆,建设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冰雪运动设施。依托公园、绿地、景区等空间资源,推广旱雪、旱地冰壶、轮滑、滑板等新兴项目,满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

  (四)实施冰雪运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

  7.做大做强冰雪市场主体。支持社会资本、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冰雪运动场馆和旅游设施,组建运营冰雪运动职业俱乐部,引进举办冰雪运动高等级赛事。依托成都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庞大的冰雪旅游消费市场和户外休闲产业优势,开展冰雪项目招商引智工作,支持都江堰市、大邑县等区(市)县打造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和旅游服务集聚区。大力支持教育培训、场馆服务、赛事运营等冰雪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丰富冰雪中介服务产品供给。

  8.引进培育冰雪行业品牌。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企业参与天府绿道、“家门口”运动空间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大型展会和赛事活动,创新打造冰雪运动新消费场景,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运营品牌。充分论证、积极引进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高级别赛事落户成都,培育自主品牌冰雪赛事,促进赛事经济。推动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选址建设工作,加快引进亚洲轮滑联合会总部。

  (五)实施冰雪运动旅游融合发展行动

  9.加快推动“冰雪+”融合发展。推动“冰雪运动+旅游”融合发展,以都江堰市、大邑县为重点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度假区),鼓励各区(市)县结合自身资源推出一批冰雪运动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形成具有较强标识度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冰雪运动旅游目的地。推动“冰雪+户外运动”融合发展,将冰雪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在西岭雪山、虹口龙池等冰雪旅游景区植入登山、徒步、攀岩、露营、漂流等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类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克服冰雪项目季节性限制,建设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四季旅游目的地。推动“绿道+冰雪健身”融合发展,利用仿真冰、旱雪、人造雪等技术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龙门山片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等区域植入冰雪运动旅游元素,形成全时全域冰雪消费场景,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冰雪运动休闲生活品牌。

  (六)实施冰雪运动旅游协同发展行动

  10.加强区域产业协同。以成都为核心支撑,加强同周边阿坝州九鼎山、广元曾家山、峨眉山雷洞坪等滑雪场联动,鼓励成立冰雪产业联盟,构建成都都市圈冰雪运动旅游带。联动重庆南天湖、金佛山、仙女山等滑雪场共同推出冰雪旅游精品路线,相互拓展冰雪旅游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冰雪消费人群规模,推进成渝冰雪旅游市场一体化。加强同哈尔滨、张家口等北方冰雪城市间的体育交流,以联合举办冰雪运动赛事、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竞技体育人才协同培养等为重点推动“北冰南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保障和要素支撑。利用体育、经信、文旅、商务等部门专项产业扶持资金,对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冰雪主题旅游景区、社会力量申办举办冰雪品牌赛事、市场主体投资冰雪场地设施、冰雪社会体育组织和职业俱乐部发展、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冰雪旅游消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体育发展的税费政策,发挥“文创通”“体育贷”平台金融扶持作用,帮助冰雪企业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对冰雪场馆(场地)设施的水、电、气、热等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二)促进行业安全规范发展。强化对冰雪运动旅游行业统筹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职能,完善冰雪运动旅游安全与风险评估管理的标准和办法,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力度,促进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逐步健全冰雪运动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场地设施、器材装备、服务运营、技能培训、从业人员资质、赛事活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三)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和传播平台,普及推广冰雪运动知识,宣传报道冰雪赛事活动,展示冰雪运动发展成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塑造有成都特色、南方城市特点的冰雪体育文化内核,引导群众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积极参与各类冰雪运动。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尹添)

合作伙伴

  • 艾动
  • 联虎
  • 华柔体育
  • 奥博隆
  • 恒佳
  • 国柔
  • 中体文旅
  • 申体
  • 新老年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xum@sports.cn(投稿邮箱)